文/小理查德•伽芬[1]( Richard B. Gaffin, Jr.) 译/郭春雨
灵性
什么是灵性?什么是真正的灵性?让人真正属灵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认出属灵的人?读者朋友,您属灵吗?
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这类的问题。在写作本文的同时,奥普拉•温弗瑞(Opra Winfrey)在北美名声鹊起,很大程度上被解释为:她已经让很多人笃信不疑,她已经觅得真正的灵性——她相信是借着摆脱压抑自己的基督教成长背景做到了这一点——她也会乐此不疲地跟你分享:你如何可以亲自觅得真正的灵性。
影星李察•基尔(Richard Gere)以及许多人都热衷于达赖喇嘛,很多人把他当做宗教领袖来追捧,是因为他们相信,达赖喇嘛是真正灵性的化身,并且深谙此道。
当我们审视时下这些说法的时候,只能得出比较模糊的结论。不过,尽管云雾迷蒙,还是能够清楚看到两样特点:灵性是个人的,灵性是多元的。我必须在我里面寻觅它,我必须亲自寻觅它。我的灵性是我的,那是只有我才能够发现和表达的一种能力,你的也是一样。我绝不可把我的灵性强加于你,你也不应企图将你的灵性强加于我。
对于信靠基督作救主和生命之主、相信圣经是上帝话语的基督徒(本文主要是为着他们而写作),不难指出时下流行的灵性概念之缺陷和根本性的谬误。它反映了当今的宗教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同时它顽固抵挡圣经关于灵性的教导。
关于灵性的两个基本事实,圣经言之凿凿。首先,人类全都是罪人,实际上是如此全然罪恶、难辞其咎、彻底败坏,以至于灵性已死。其次,耶稣基督是罪人唯一的救主,因为他在生、死与复活中所做的,能够救我们脱离我们的罪和罪的后果。他,而且只有他,能够让我们的灵性苏醒、健全。
所以,基督徒必须抵制时下种种错谬的属灵观。如果任其自然,我们就是处在无法逃脱的灵性黑洞之中。不过,基督徒仍要面对我在本书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灵性,那是什么样子的,属灵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预料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在于又真又活的独一上帝之灵的运行。这当然没错,不过,我们需要记得,这些问题是老生常谈了。我们肯定不是首先提出这些问题的。教会从起初就有关于灵性的问题,这常常是一个重要而且常有争议的话题。在教会历史中间,随着教会的多样化和分裂,涌现出灵性观念的不同类型和传统——这是一幅庞杂的图景,其中最主要的就有天主教、东正教还有新教。
在此,笔者无意深究这些传统性的差异(在后文会略有涉及),而是要关注晚近一些的形势发展。大约五十年前,我还读神学院的时候,有时候会听到一句口号:“圣灵是三位一体中被遗忘的那一位”。不过今天已经不能这么说了。过去这几十年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普遍的甚或是波及全球的对于圣灵及其工作的兴致。在这期间,大概没有别的问题会比这更影响普世的教会。似乎人人都在谈论圣灵。
不过,虽然大家可能都在谈论圣灵,但是大家说的不都是一回事。铺天盖地的文字资料在继续呈现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正反论点。正如许多基督徒通过个人经验就可以知道,结果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局面:上帝唯一的圣灵,是为着教会的合一赐下来的,现在反而成了教会内部张力与分裂的理由。
怎样解决这令人苦恼的局面呢?有办法吗?有。请注意我在上面没有说什么。我没有说圣灵是基督徒内部关于圣灵的工作和恩赐方面意见不合的源头或起因。不合一的源头在别处。是由于不听圣灵的声音。
但是我们怎么听圣灵的声音呢?有那个可能性吗?我在哪里可以听到圣灵说什么,又怎么能确定我听到的是圣灵的声音呢?这个关键问题的答案,不是来自于声称自己有最终权威代表圣灵或谈论圣灵的个人或者教会,也不在于我本人或者任何其他人的属灵经验。
答案,唯一的答案,就在这句精辟的话里面:“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威斯敏斯特信条》1.10)。只有圣经自始至终是上帝在今日的默示,是因着它在历史中独特的“上帝所默示的”源头(提后3:16)。关于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包括圣灵及其工作的方面,圣经是给今日教会唯一确定、无误、可靠的圣灵的声音。我们只有自始至终聆听圣灵的声音,才能认识圣灵和他的工作。(林前2:10-14)我们拥有圣经,那么只有当我们拿起“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6:17),只有让锋利的“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来4:12)圣灵宝剑,在我们内心深处以及我们最关切的事上,对我们说话,我们才可以发现该如何期望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工作。
那么基督徒的属灵经验又如何?都没意义了吗?当然有。不过无论我的经验还是你的经验,还是任何其他基督徒的经验,都不是正确理解和确定我们如何期待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工作的决定性来源。真正的来源是圣经,而且只是圣经,经过正确理解的圣经。我们的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它符合圣经并因此证实圣经的时候才是必要的。
圣灵的恩赐
无疑,不止有一种方式来概览圣经关于圣灵工作的教导。不过,有一种方式虽然今日被五旬节宗以及其他灵恩派广泛采取,我们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聚焦于使徒行传,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圣灵的洗、讲方言的实例以及神迹的记载。这些记载被解读为提供了范例,要在今日基督徒的经验中复制。
这种方法误会了使徒行传的宗旨。这个宗旨在1:8中表明出来:“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应许至少不是直接讲给无论任何时间与地点的每一位基督徒的。8节中的“你们”指的是使徒(参2节),就是那些在基督地上的事工一直与基督同在的众多人中被分别出来的那些人,为他作有权威见证的人,主要是见证他的复活(20-26节)。相应地,8节的应许表述的是使徒行动的计划,也包括了与他们相关的教会中的其他人。使徒行传的其余部分都描述了这个使徒计划的不断实现和完成。
换句话说,使徒行传的总体目的就是要记录已经完成的使徒日程:福音由使徒传开,教会的拓展,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罗马)”。这种地理性的运动,其民族特色是无疑的,比如保罗在使徒行传13:47引用的平行经文所指明的:“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使徒行传描述了这种建造教会的福音,借助于使徒,由犹太人(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到半犹太人(撒玛利亚)再到非犹太人(外邦人地极)的扩张。当在基督里实现的、所应许的救恩从以色列一族传扬到万族时,使徒们的行动标志着上帝救恩计划的普世性。
以弗所书2:19-22生动地刻画了使徒活动的这个方面(参彼前2:4-5),在此保罗把教会刻画成建筑中的房屋。在主要描述救恩普遍性以及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因福音合一的上下文中(11-18节),使徒(和先知)以基督为房角石,构成了上帝在基督升天和再来之间正在建造的圣殿的根基。
换句话说,这个圣殿是个历史性的模式。这圣殿的使徒与先知根基已经完工。这不是一个持续到现在的一个连续的行动,也不必定期重立根基(我们必须相信上帝是圣殿的总工程师,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如同基督的工作一样,房角石的根基(林前3:11)已经完成,不可重复,不再持续,使徒的根基角色也是如此。对应着基督一劳永逸、业已完成的工作,是使徒一劳永逸的、业已完成的对于拯救工作及其意义的见证。教会立根基的时期已经在过去结束了,使徒(及先知)在教会中生活工作的时期也相应地结束了。今日教会处于后使徒时期,用保罗的话说,教会的地上建筑正在被建造,这是直到基督再来之前的持续行动,牢牢地建基于这圣殿已经完成的、立好的、以基督为中心的使徒性根基。
所以,使徒行传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早期教会历史片段(“那时候的基督徒才真是基督徒”!)的开放式记载,也不是叫我们仿效的。不该给使徒行传加上第二十九章(或更多章),也不该有写给提阿非罗大人的第三部来完成假定使徒行传未完成的部分。相反,随着路加所计划描述的世界性使徒任务的成全,使徒行传就照着路加的目的收尾了。请注意,在这一方面,保罗清楚,通过自己作为“外邦人使徒”的事工(罗11:13),福音已经传到“普天之下”,“万人(凡受造的)”(西1:5-6、23)。
那么关于五旬节又怎么样呢?如果使徒行传2章中描述的使徒及在场其他人的经历,不能作为一个范例或者样板,叫后来的基督徒于基督再来之前在生活中去追求与仿效,那么那天发生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五旬节发生于使徒行传刚刚开篇的地方,但是它明显是全书的制高点,是路加写给提阿非罗的第二部分叙述的整个历史的制高点。为什么呢?五旬节具有最高的重要性,是因为圣灵的洗(徒1:5)——也被描述为圣灵的“浇灌”或“降下”(徒2:33;路24:49)——完成了基督一劳永逸的工作。五旬节就是这么重要。
无论这经历多么惊人和难忘,但是如果我们聚焦于在场之人的经历,并且把这种经历作为我们自身将来可能经历的模板,那我们就没真正领会五旬节的意义。五旬节要比他们的经历重要得多。如果没有当时发生的事件,我们完全可以说,基督进入历史所要完成的工就会半途而废。
这种重要性可以从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的几个相关的角度来看。在使徒行传1:5,耶稣既有前瞻也有回顾,他把使徒要受圣灵之洗的应许(我们知道就是五旬节要成就的应许),与约翰用水洗礼所标志的施洗约翰的事工联系起来。耶稣建立这种联系的理由,可以从四福音书对于约翰事工的记录中清楚地看到。
路加福音第3章开篇的几节概括了约翰的事工,勾画了他事工的中心,并对他的事工进行了整体性的说明。第15至17节记载了约翰在回答百姓关于他是否是基督这个问题的时候所作的对比。在这个对比中,洗礼是个交叉点,突出显明了约翰与要来的基督在事工上的区别。但是为什么拿洗礼作为比较的基础呢?因为洗礼的行动是各自事工的基本标志。约翰实际上在说:我不是基督,我只是他的先锋而已,是为那即将到来的基督作准备的。所以,我是用水施洗;这不过是个记号,是个指向标。相反地,基督事工的基本标志,他的洗礼,将是以圣灵与火进行。那个洗礼就是我的洗礼所代表的事工所指向的实际。
所以说,约翰用这段话来概括介绍了基督整体的事工,而且把圣灵的洗礼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督在地上的工作,以十字架为顶点,要赎那些他来拯救之人的罪,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工作,为了要为他们获得并给予他们圣灵这份恩赐。这就是基督在五旬节那天为他的百姓所做的。五旬节那天发生的事件绝对不是辅助的或者次要的;可不是什么“第二次的祝福”。当时发生的圣灵的洗,是至关重要的事,是第一级的祝福,是与基督降世要成全的救恩密不可分的祝福。若没有那次洗礼,没有那次恩赐,基督为我们救恩所做之工就算不上完全了。
上述这些想法基于施洗约翰对于耶稣的启示,也被五旬节那天彼得的讲道所进一步证实。当彼得讲道即将结束时,他以一段宣告来点题:“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2:32-33)这里把四个事件联系起来:耶稣的复活(启示了以十字架为顶点的弥赛亚事工的救恩果效,22-31节),他的升天,他从父受了圣灵,他在五旬节将圣灵浇灌下来。
明显,这些事件是不可分割的;每一个事件都伴随着已经或将要发生的事件来发生。被钉十架,复活,升天,在升天时受了圣灵,以及五旬节,这些事件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事件综合体。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件综合体。像基督的受死、复活、升天不可重复,五旬节也同样不能在个体的基督徒经历中重复。
尽管有普遍的误解,不过五旬节并不是带来全新或不同的圣灵体验。旧约信徒和新约基督徒之间经历圣灵的区别是真实的、重要的,不过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于后者来说更丰富、更强烈、更充分了。在五旬节圣灵的浇灌,其新奇之处主要在于两个相关的方面。第一,因为基督成全救恩的工作已经完成,圣灵终极性地降临。五旬节降临的圣灵,应验了圣父的应许,是现在得了荣耀的基督的灵(“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7:39);他是末世的灵[2]。其次,五旬节降临的圣灵是浇灌凡有血气者的灵。上帝的百姓现在成了圣灵的团契,包含着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是普世的灵。
如果说五旬节有意义,那意义就在于,圣灵降临与教会同在——永远地、不变地同在。因为五旬节的缘故,信徒们可以放心,圣灵不会撇弃他们。不过这样说,也就等于说五旬节意味着基督与我们同在,不会撇弃信徒。在约翰福音第14章,耶稣告诉门徒,他要到父那里去(12节),并应许他们,他去了就要求父,赐给他们圣灵作为保惠师(16-17节)。然后他马上接着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18节;另参23节)。这句话指的不可能是他复活后短时间的显现,也不是指历史终结时的再临,而是指着降下圣灵的事实。
圣灵降下,就是耶稣到来。这二者的行动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可以说,圣灵的同在就是基督的同在。保罗表达了这个事实,在对于五旬节的一句话评论中他说,在复活中得了荣耀的基督,作为末后的亚当,已经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5)。所以,他后来也写道:“主(基督)就是那灵”(林后3:17)。
再来看大使命。让这个大使命得到赞许,让教会对它恒久确信的,是那已经复活、即将升天的主的保证:“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这是五旬节的应许。五旬节降临的圣灵的同在将是被高举的基督的同在。这种同在是教会永远可以依靠的,信徒们每次聚集擘饼的时候也以圣礼的方式知道这个极其奥秘的事实。在擘饼时,虽然他们的主已被高举坐在“父神的右边”,身体没有与他们同在,但是他“藉着圣灵”与他们同在,正如圣灵与他们同在,且住在他们里面。
让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对于圣灵恩赐的反思,当彼得在五旬节那天传讲福音时,宣告那些悔改的人“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他不是在应许,或者至少起初不是在应许他们刚刚见证的方言的恩赐,或者圣灵的任何其他特定恩赐。反之,他看到的要比这更多:圣灵本身作为“父所应许的”(徒1:4;路24:49),这恩赐就是那赐恩者自己。实际上我们下面就要看到,那伟大的恩赐,我们每个信徒所共享的,就是上帝本身——圣父上帝,在基督里,借着圣灵。关于真正灵性的所有事情,我们必须采取这种整全的、从三位一体出发的角度去理解。
共享所赐的圣灵
五旬节发生的圣灵的浇灌完成了基督为拯救教会所做的一劳永逸的工作。因此,整个教会——历世历代、各地各方的、合一的、圣洁的、大公的、使徒性的教会,不只是这个或那个宗派——就是五旬节教会。所有的基督徒,而不只是一些基督徒,都是“五旬节派”。所有的信徒,而不只是一些,都已经受了圣灵的洗,共享所赐下的圣灵。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新约圣经在不同的地方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有一段讲得很直接、很清楚:“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这节经文是非常特别的;新约圣经中,除了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指向五旬节之外,没有用“从(或‘以’)一位(圣)灵”来修饰动词“受洗”的其他地方。所以,这节经文就解释了,在使徒行传第2章应验了施洗约翰预言的一次性事件,还有使徒行传别处(第8、10、11、19章)相关的延伸和呼应事件中并未在场的信徒们如何共享五旬节所赐的圣灵。
对于这个说法,可能会有人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谁受了圣灵的洗呢?答案很清楚,甚至是非常强调的:“我们都”从圣灵受了洗。当然此处的“都”不是指所有人,而是在第12章整体语境中确定的意义。在第12章,保罗把教会比作是不同功能的器官所构成的人体(另参罗12:4-5)。第13节的“都”指的是把教会看成一个身体的时候,其中所有的成员,不是个个都一样的那种划一,而是像人体不同器官之间不同恩赐和谐运作的不同中的合一。(14-26节)
不过,除了上述的条件以外,在第13节的“都”就没有任何其他的限制了。教会中的所有人,每一位成员,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都已经从圣灵受了洗。教会里所有的人,不仅仅是一部分,都分享所赐的圣灵。所有的基督徒都共享这一恩赐。
有人认为保罗在这节经文使用的介词应该是“被”,而不应是“从”或“以”。以这种观点看,第13节开头讲的是全教会都“被”圣灵施洗,而不是“从”一位圣灵受洗——圣灵是主动的,不过结果并不是共享五旬节所赐的圣灵。
不过,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保罗在这节经文随后的话给否定了:“(都)饮于一位圣灵”。这一部分不是在说跟前半句不一样的全新内容。相反,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保罗为了强调,用不同的话重复了他前面讲过的内容。在这节经文的前后两个部分,圣灵都被比喻成一种水,浇在人身上(洗礼),或者叫人饮用。记得我们前面提过,在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中,用不同词来描述五旬节的圣灵:“洗”、“差”、“领受”、“降下”、“浇灌”。保罗在此要说的是教会里所有的人都是受了圣灵的洗。每一个信徒都是完全平等地共享五旬节的恩赐。
关于第13节,可能会有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时间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已经从一位圣灵受洗了,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乍一看,这节经文似乎没有提供答案。不过,其实它里面有答案。关键在于“成了”这个词,它有运动和朝向的意思。使徒告诉我们,从圣灵受洗,发生在我们起初加入教会这个基督身体的团契中的时刻。不过,根据贯穿保罗书信以及圣经其他经文的明显教导,这事发生在罪人藉信心与基督联合,开始分享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时。与基督联合,和加入他的身体——教会,是密不可分的,是圣灵铸成的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与基督联合,就是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
这节经文很清楚,从圣灵受洗,分享浇灌在教会的五旬节所赐的圣灵,这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些基督徒身上,而其他人没有。这也不是发生在与基督联合后某个时间点。相反,所有的信徒,而不是一部分,在藉着信心与基督联合的那一刻就受了圣灵的洗,就分享所赐的圣灵。在这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属灵的基督徒(参林前2:15)。“不属灵的基督徒”在字面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可是,事实上,保罗在这封书信的前面(3:1、3)不是说这同一群哥林多信徒(“弟兄们”)“不属灵”吗?是的,不过他在那个地方说的意思并不足以提供一个原则,来假定有一个较低的、二等的信徒(“属肉体的基督徒”)。如果像某些人那样得出如此结论,那就会削弱保罗劝勉的严厉程度。他想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成熟的行为,不是天真,而是幼稚、稚气(1、2节);是孩子气,不是像小孩子(可10:15),因此是完全有悖常理的(1、2节)。在教会里没有为他们所犯的“嫉妒、纷争”容留立足之地。教会里,这类行为不是可以想办法推诿或纵容的不成熟表现而已;而是与他们在基督里的身份(“属灵的”2:15)恰恰相反(“属肉体的”)。
注意,在加拉太书5:20中,“纷争”和“嫉妒”也依次出现(另参林后12:20)。它们都属于“情欲的事”(19-21节),完全与“圣灵所结的果子”(22-23节)相反。罪在哪里都是罪,即使是在上帝的百姓中间也是一样。哥林多人的表现就仿佛他们根本不是基督徒,仿佛他们不是“属灵的”一样。
恩赐的单数与复数
在哥林多前书12章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保罗以及新约其余部分教导的在圣灵单数的恩赐与复数的恩赐之间的区分[3]。教会中圣灵运行之处,两种都会出现,不过不应该将他们混为一谈。它们之间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单数的恩赐,从圣灵受洗,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是由所有信徒领受的。在教会中,依循“普遍赐予”的原则存在。相反,复数的恩赐在分配方面却有分别,是按照“差异分配”原则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哪个恩赐是为了赐给每一个信徒的。
从第29到30节一连串的反问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其中的每一问都理应得到否定的回答。这些否定的回答——不都是使徒,不都是先知,不都是翻方言的,等等——并非因为某些人缺乏其他人的信心,或者是没有寻求其中一种或若干恩赐。其实,这些否定的回答,正是因为上帝如此设计了教会的构成,这是个完全肯定的原因。教会将要成为有许多肢体和不同恩赐的身体,而不仅仅是一个肢体或者所有肢体都拥有共同的恩赐。上帝并没有预备某一种特定的复数意义上的恩赐是给每一个信徒的(比如教会生活中曾出现的说方言)。从这一段,没有比这更清楚的了,可是当人们探讨属灵的恩赐时,也没有比这段经文更经常性地被忽略和拒绝了。
在单数及复数的圣灵恩赐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单数的恩赐,就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是圣灵本身,是存在于每一位信徒里面。他在各个信徒里面创造新生命,而这新生命的基本表达是连结信徒归于基督的信心,这样所有的信徒都在圣灵已经成全的救恩上平等地分享。这恩赐就包括了圣灵的同在及其终极的、永恒的、不改变的福分——今世的属灵祝福,叫我们预先得尝基督再来时,上帝对于教会的救赎计划与对整个的受造界的计划都全然成就时(罗8:18-23),我们将要享受的完美至极的福分。
简言之,如果使用术语来描述圣灵的恩赐,那是一种末世性的恩赐。保罗用当时文化中的两个比喻来描述圣灵,形象地解释了这一点——一个比喻是商业用语,另一个是农业用语。圣灵——是赐给所有信徒的,而不仅仅是给一些人而已——是保证得“基业”的“预付定金”或“保证金”(弗1:14),这基业在基督再来,得赎的日子到来时完全兑现(弗4:30)。另外,所赐给他们的圣灵也是将来身体复活的“保证金”(林后5:5)——当基督再来时,各人要拥有的属于末世的、被圣灵转化了的身体(林前15:42-49)。
同样,复活的基督,“叫人活的灵”,他是历史终结时末后的复活大丰收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45)。因此,现在内住在信徒里面的灵,就是“基督的灵”(罗8:9),是那完美的复活大丰收“初熟的果子”,到那时他们的身体会公开显明,他们是上帝所收纳的儿女(罗8:23)。同样,正如上帝(父神,加1:1)叫耶稣从死里复活,有一天他也会藉着内住在他们里面的圣灵,使信徒“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8:11)。已经内住在所有信徒里面的圣灵,正是复活生命的源头——照着上帝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弗1:19-20)。
与此相反,圣灵的恩赐(复数意义的),其中没有哪一样是给每一个信徒的,而是暂时性的。关于先知讲道以及说方言的恩赐,说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哥林多前书13:8-13的教导了。这些言语的恩赐,自身只能提供有限的、局部的知识,因此是暂时的,终必归于无有(8、10节。现在我们不要讨论何时会归于无有的问题),与那常存的、描绘每个信徒的信、望、爱(13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圣灵的恩赐(单数意思,或所赐的圣灵)是为所有的信徒,与末日的状况息息相关(它是永远的)。复数意义的圣灵恩赐涉及的只是在末日之前的作用(它们是暂时的),没有哪一种是为每一个信徒预备的。
这就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因素。圣灵的恩赐不是“蒙恩之道”。它们并非是我们基督徒在圣洁生活方面走向成熟所必不可少的。新约圣经从来没有教导说,如果我得到某种特别的恩赐(比如说方言),那么我与上帝并其他信徒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切、活泼,我的祷告生活就会更加自然、喜乐,我的见证就会更加释放、鼓舞人心。
新约圣经从未教导说,我们要依赖某种特别的恩赐,然后才能做上帝命令他百姓做的事。“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我们在圣洁上的长进方面,在我们的成圣方面,我们可以肯定,也可以放心:上帝没有让一些信徒跟其他信徒比起来处于劣势,并没有给一些人某种特别恩赐能促进成圣,而不给另一些人。因为我们成圣所必需的一切,我们在恩典中成长最核心的需要,上帝的供应已经使教会中所有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上。我们都一样可以藉着信心使用他的话语、圣礼以及祷告。
活出圣灵的恩赐
我们已经强调了,所有的基督徒,而不只是一些基督徒,共享所赐的圣灵。用否定的说法来表达,就是“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8:9)这样,关于我们的话题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除了我们已经强调的以外,信徒不必忧虑圣灵在他们生命里面的工作。我的重点也许似乎是意味着,他在我们里面的活动是自动的,我们只需理所当然地接受即可。
不过,这种印象或类似的想法,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片面的真理。而片面的真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倾向于变成完全的谬误,能够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谬误。在我们所说的事上也是如此。
基督徒当然会以圣灵在他们里面内住,施行拯救、成圣、坚固的工作为理所当然;这是他们从恩典中所领受的特权。但是我们绝不可以毫无根据地就相信圣灵恩慈地、照我们不配得的方式住在我们里面。这种以圣灵内住为先决条件与毫无根据地相信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关于圣灵在信徒生活中的工作,新约圣经中多处给信徒命令,这是明显的圣灵内住的依据。比如,保罗命令基督徒,而不是非基督徒,“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还有,警告信徒,而不是非信徒,在行为上“不要叫上帝的圣灵担忧”(弗4:30)。只有那些“靠圣灵得生”的人(拥有所赐的圣灵),才被命令“当靠圣灵行事”(加5:25)。这些命令表明,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自动的,而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是一件始终关乎目前的事。为了帮助理解,这里可以讲一点点语法句式:圣灵在信徒里面的存在与活动既是陈述语气,也是祈使语气,既是既定事实,也是一个持续的渴望。而且后者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先有前者,而不是相反。我们不是通过努力争取而得着圣灵的恩赐,不是藉着操练某种属灵秘籍来靠自己的力量得到它。
因此,圣灵在信徒里面的活动对于信徒来说是持续不断的事。从新约圣经的不同角度都可以进一步看出这个重要的真理。其中一个尤其有益的就在以弗所书5:18,命令道:“要被圣灵充满”。这就是我们这里要谈的重点。
关于这一命令有几点亟需注意。首先,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其他命令一样,这个命令是吩咐教会的,而不是吩咐世界的。再者,这条命令显明,被圣灵充满与受圣灵的洗不是一回事,虽然今天许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在新约圣经中,我们根本找不到有经文命令信徒要受圣灵的洗,或者寻求那种洗。为什么呢?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林前12:13),所有的信徒在最初相信的时候已经受了圣灵的洗,与基督连合了,而不是在以后的某一刻。成为基督徒就是受圣灵的洗。然而,这里,保罗吩咐的是要被圣灵充满。换句话说,那些已经受了圣灵的洗的人,要寻求被圣灵充满。因为他们受了圣灵的洗,所以他们可以被吩咐去被圣灵充满。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保罗的教导和用词,而且也适用于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不错,五旬节发生的事情被描述为“被圣灵充满”(徒2:4)。但是所提到的那些人(彼得和其他人)后来又被圣灵充满(徒4:8、31)。同样,保罗在归信的时候“被圣灵充满”(徒9:17),后来又“被圣灵充满”(徒13:9)。据我所知,甚至连那些认为圣灵的洗——无论那是发生在归信的同时还是之后——是一种不同于重生经历的人当中,都没有人认为,彼得、保罗和其他人所经历的这些后来的重新充满是再洗礼。这表明,受圣灵的洗与被圣灵充满是何等地不同。
那么,被圣灵充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思考一下以弗所书5:18的吩咐,看一看它彼此关联的直接和间接语境,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这里谈到的对比。在第18节,保罗不仅吩咐一件事,而且禁止一件事。“要被圣灵充满”与“不要醉酒”相对应。
我们很可能倾向于马上开始思想,如何将这些命令应用到我们个人身上,应用在我们生命中的具体事情上,想一想我们具体的试探是什么、不是什么,想一想哪些是需要圣灵在我们里面动工才能胜过的罪恶。但是,想要正确地应用,我们必须要看到更宏观的画面,能够帮助我们最清楚地理解我们作为基督徒的个体经历。
第18节的情景是关于在基督的死与复活中所发生的。其背景是,教会成了一个“新人”(弗2:15),是在基督里造成的,是藉着他使罪人与上帝和好,也使罪人之间彼此和好。不仅犹太人,而且也包括外邦人,当他们藉着信与基督联合的时候也就加入到这“新人”中。同样,背景中还有他们要脱去的“旧人”,因为旧人已经被基督的十字架除掉了,还有基督里的“新人”,这是他们要穿上的(弗4:22-24)。
在以弗所书4:25保罗开始描述与基督联合,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整个进程的不同方面和含义。以弗所书5:18的对比强调了这种对应如何影响我们信徒生活的一个重要例证。醉酒是在基督里已经除掉的旧秩序里的一部分。圣灵则显然代表新秩序,代表着在基督里成就的新造的人(见林后5:17)。在此需要始终注意这幅更宽阔和全面的图画。
保罗为什么提到醉酒,把它放在对比的一面呢?当然,他留心要警戒这种特别的罪:对酒精的滥用是一种严重的罪(见林前6:10;加5:21)。不过,如果下结论说这种放纵就是他唯一的关注点,那就误解了重要的一点。实际上,就误解了保罗要阐述的关于圣灵充满之工作的重要的正面论点。谈到醉酒,是用来打比方的。“醉酒”完全可以被描述为被酒“充满”。所以,表达第十八节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我们要被充满,不是被酒,而是被圣灵。
醉酒或者被酒充满,何罪之有?最严重的是,醉酒是在酒的掌控或影响之下——就好像我们常说的酒驾之类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完全控制了一个人。这就凸显了第18节的核心问题:我们要被什么“充满”,不要被什么“充满”,或者说,什么东西要成为或不可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具支配性的影响,最有控制性的力量。或者,换句话说,是谁或者是什么,是我们要服事的主呢?
保罗的答案是永活上帝的灵,而非其他任何人和物。圣灵要成为我们生命中唯一的、绝对的主宰——而不是这节经文中提到的醉酒,也不是我们在当今世界所看到的毒品、色情、赌博,甚至本身是正当的事务,比如个人关系、婚姻、家庭、工作、金钱、权力。这些东西在何处支配人,成为人最重要的委身对象,正如这些东西有这些倾向,那么其后果,用保罗的话说,就是堕落和放纵。如果执迷不悟,就会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最终则产生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可以说,在以弗所书5:18,“被圣灵充满”这一命令,就是十诫中的第一诫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特别地应用在圣灵上。
在以弗所书5:18节中的对比,对于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它提醒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们作为人到底是什么身份。我们是有依赖性的生命,是上帝特别地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的,为要我们藉着相信及毫无保留地委身事奉来倚靠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说,我们生来就是“依赖者”。照着上帝的设计,我们每个人里面都有一个内在的依存难题。这个难题,只有一个解决之道,就是自由地作上帝的奴仆,事奉他。其他任何事物,任何终极的委身,都是一种深层的依存难题,都会带来这种或那种的毁灭性的辖制。
依照本节经文的一个主要思想,我们被上帝创造就是会沉醉——或是沉醉于上帝,为此他创造我们,为此他拯救罪人;或是沉醉于他人或他物,那会叫我们陷入我们的罪孽,会毁灭我们。在第18节中肯定方面的一个重点是,当讲到上帝的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同在与活动时,没有给“适度”意义上的“清醒”留什么余地,没有给不全然舍己留什么余地。当谈到圣灵在他们生命中充满的工作时,基督徒不屑于什么“戒瘾”计划!从第18节的对比中要学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圣灵充满的工作是一个掌管的事实。一个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其首要的标记就是被圣灵掌管的生活。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18节的吩咐,尤其是看一下它的语法形式,就会看到关于被圣灵充满的第二个重要的事实。保罗写信所用的希腊语有两种祈使句的形式。一种形式,就是简单地、无限定地表达命令。另一种(现在时态)显明所吩咐的动作要重复发生、持续进行。后一种形式就是第18节所用的形式。(因为汉语里面没有对应的形式,所以只能用不同的方式来意译一下才能了解其含义:“要反复地被圣灵充满”“持续被圣灵充满”“不断寻求被圣灵充满”“持续寻求圣灵在你生命中更充满的活动”。)
所以说,保罗这里所使用的语法形式表明,被圣灵充满不是一个在某些信徒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一劳永逸的事件,叫他们立刻进入到高过其他信徒的另一个属灵境界。正如我们上面已经说明的,被圣灵充满与受圣灵的洗不是一回事。后者在归信、与基督连合的时候在每个信徒身上只发生一次而已,且是不可改变的。相比之下,圣灵的充满在信徒身上却是一个持续反复的工作。
所以,应该清楚一件事,一个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的标记,不是专注于过去对圣灵的某种特殊经历,无论那经历是多么难忘(无疑地,有些基督徒确实有如此的经历),而是要专注于现在,专注于圣灵今天在你的生命中在做什么。并且,出于现时的考量,基督徒要专注于未来,期待即将来临的更浩大的充满的工作。正如圣灵的充满应该真实地掌管生活,它也是一个持续的事实。
关于被圣灵充满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出现在弗5:19-21。在此,一个语法点也有助于理解:这几节经文中的动词都是分词形式。这怎么会有重要性呢?在希腊语中,分词是依附性的动词形式。它们自身不能起作用,必须依附在主动词上,通常是在靠近的主动词上,来获得支持。在本段经文中,集结这些分词的主动词就是在第18节末尾的吩咐:要被圣灵充满。这表明,19-21节最应描述为伴随着充满的工作而来的事物,随之而来的某些结果。
当然,保罗并无意用这几句话中所提到的事来囊括一切。圣灵充满的工作可说是极其浩大,根本无法在此等简单描述中就一一详述。不过,也可以确定,既然在保罗的写作中,这里是唯一一处吩咐基督徒要被圣灵充满,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他强调了一些事物,在其中圣灵充满的工作最显然,这些事物最能描绘圣灵充满的工作,在被圣灵充满的人中你最期望看到的东西。
所以,继续深入看一下这些经文是合适的。首先提到的是“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这明显让我们想到的是敬拜,尤其从歌唱的角度看,应是公共或会众敬拜。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敬拜上帝。对于他们,没有什么比敬拜更重要的。他们尤其重视参与教会的敬拜聚集。
下一句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从歌唱的角度看,还是说敬拜,不过现在强调的是敬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他们从内心里敬拜上帝。他们完全投入到敬拜中。他们的敬拜中没有什么虚有其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敬拜绝不是要遵循的仪式(无论与文化及处境相关的敬拜仪式是更正式有序或是非正式且更随意)。
强调的第三点是“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上帝”。这就在敬拜之外扩大了范围,因为这里让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生活。感恩要尤其渗透于我们信徒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圣灵充满的人,另一个关键的标记就是他们洋溢着感恩之心。不可忽视的是,基督徒的感恩是无限量、无拘束的:信徒应该感恩,不仅仅是偶尔为好处和顺境,而是“常常”和“凡事”。这种感恩不是一种幼稚天真,勉强乐观,试图忽视生命中的黑暗面;也不是伴随着一种病态的享受患难,仿佛患难本身有多美,或者就是为受苦而受苦;也不是一种模糊的感恩的性情,没有重点的一种积极生活态度。
保罗明确说的是,这种感恩是根植于基督,是源于有上帝作为他慈爱的父,有基督作他慈爱的救主和主。基督徒有感恩之心,因为他们欢喜地知道,就是在患难中,就是当他们“为作基督徒受苦”(彼前4:16),也“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前4:13-14)在那些“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各书1:2-4)的人,感恩之心难以抑制,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些试炼在他们的门徒训练过程中的促成作用。感恩之心来自于“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1:29)。
最后提到的是“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那些被圣灵充满的人。他们的标记是:尤其在教会内,乐于顾及别人的事情和需要;并且,这样做的时候,不是为了讨好人,也不是为了变相地抬高自己,而是最终出于委身于基督这位教会的主。
保罗似乎非常看重这第四个要素,因为很明显,它开启了下文的内容,从以弗所书5:22直到6:9。在这一长段落中,他着眼于生活中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探讨了这种彼此顺服是什么样子的。保罗在探讨之中,依照我们已经看到的内容,显明了被圣灵充满如何影响和塑造这些人际关系。这一段中,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叫我们广泛思考。在此,只能大略强调重要的整体轮廓。
首先在22-33节,他讨论了婚姻以及被圣灵充满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被圣灵充满的妻子是什么样子的?她们完全委身,是有智慧的帮助者,顺服丈夫作头。被圣灵充满的丈夫完全委身,有智慧地爱妻子,反映基督对教会舍己的爱。
下面在6:1-4进一步探讨家庭生活,这里讲的是儿女和父母的关系。被圣灵充满的儿女听从父母,不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听从,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父母而听;他们如此行,是因为他们“在主里”有自己的身份,藉着听从父母,他们就是在听从主。同样,圣灵在父母里面充满的工作,在这里藉着父亲带领的角色来说明,是通过他们如何养育儿女来证实的,不是用自身的育儿技能,而是照着“主的”教训加上警戒。这样的管教,必须具备爱心与平衡,就会服事到儿女,这样的方式就不会因为过于严厉或者骄纵而惹儿女的气。
最后,5-9节把范围从家庭中扩展开来,涵括了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经济生活领域,在这里体现在仆人和主人的关系——或者,转化成我们当代的文化背景,就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或者所谓劳资关系。我们简略浏览了工作环境中,圣灵充满的工作如何掌管一方或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圣灵鼓励的公平性。被圣灵充满的员工,他们行事为人的时候知道他们最终要交账,不是向发工资的人交账,而是向基督交账。他们知道自己是“基督的仆人”,他们就不会满足于三心二意或只为讨人喜欢而工作。同样,被圣灵充满的雇主也不会使用他们的经济优势来控制或胁迫人。他们承认他们最终要跟他们所雇用的人一样,为自己的行为向同一位主交账。
对于以弗所书5:22-6:9的概览阐明了极为重要的一点,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尤其鉴于当今对于被圣灵充满的意义有诸多的误解。圣灵充满的同在不会导致,至少不一定导致某种非凡的、奇异的经历或者一连串的经历。相反地,正如这段经文展示给我们的那样,这是关于基本的责任以及日常生活常例的问题。我们被圣灵充满,不是在我们生命的边缘地带有什么所谓的特别宗教体验,而是在于我们生活中所涉及的日常人际关系及种种活动。将这一切与保罗关于圣灵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层面联系起来,就会看到,哪里有圣灵的充满,哪里就会在基本的人际关系及生命的律动中显明圣灵的果子来——仁爱、喜乐、和平,等等(加5:22-23)。
你属灵吗?你被圣灵充满吗?检视你的婚姻、家庭生活、工作、学校、休闲,其实就是检视你信靠基督作救主、顺服他的主权之后,你整个的生活状况,就大可得出这两个问题的具体答案。
正如圣灵的充满是一个全面掌管的事实,是一个持续的事实,同样它也是一个广泛的事实。
如何被圣灵充满
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看了被圣灵充满的最重要的一些结果,看了在那些被圣灵充满的人身上最期待发现的东西;不过还有一个既重要又实际的问题尚未解决:圣灵充满是如何发生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里谈到的是一个命令。基督徒如何顺服上帝的“要被圣灵充满”的命令呢?
注意,保罗写的并不是“用圣灵充满你自己”。命令是用被动语态表达的——“要被充满”——这种表述方式表明,我们被命令做一件我们自己不能做的事。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控制圣灵或者维持他在我们生命中充满的同在。我们要完全倚靠圣灵,方能被圣灵充满。所以,应该清楚的是,我们被圣灵充满,不是借助下决心启动某种方法或一整套属灵操练,以求在单一的、决定性的行动中达成某种超越平常属灵经历的更高更新境界。
那么我们如何被圣灵充满呢?首先,要谈两样事。第一是祷告——也许很明显,但是却常常被忽略。要想被圣灵充满,我们必须祷告,而且为这充满而恒切祷告,而且这种祷告一定要“靠着圣灵”(弗6:18)。在此需要摒弃一种非常泛滥的误解。靠着圣灵祷告,并非基督徒所作的不同于普通祷告的某种特别祷告。保罗这里说,要“随时”靠着圣灵祷告,不仅仅是有时而已。他在这里的意思跟别处是一样的,别处没有明说(却是暗示的)指着圣灵,他吩咐所有基督徒要“不住地祷告”(帖前5:17)。
在保罗教导的整体框架之内,保罗认为(并拒绝)靠着圣灵祷告之外的唯一选择就是它的直接对立面,就是“靠着肉体”祷告,就是来源并受制于人性罪恶驱动的祷告,使之成为“情欲的事”中的一种,与“圣灵的果子”截然相反(加5:19、22)。
换句话说,靠着圣灵祷告,就是“出于信心的祈祷”(雅5:15),那不仅仅应该是长老们的标记(14节),也是任何时代教会中所有人的标记。所有的信徒都装备了“信德的藤牌”(弗6:16),已经受了“儿子的心(灵)”(罗8:15;参:加4:5-6)。所以他们坦然无惧地在圣灵中向慈爱的父神祷告,在众多祈求事项中特别为圣灵充满他们而祈求。
关于祷告的角色,这里可以说的还有许多,其中主祷文是值得注意的。“愿你的国降临”是耶稣为门徒提供的祈求事项之一(太6:10)。不可忽略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祈求圣灵的祷告。从耶稣的一贯教导中,国度与圣灵的内在联系中,就可以看得出这一点。当耶稣医治一个被又瞎又哑的鬼附着的人,耶稣宣告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12:28),尤其可以显明这种关联。哪里有上帝的灵工作,哪里就有上帝的国度。圣灵的工作就是国度的权能,是上帝主权治理的有效实施。在另一处,这种关联之显明,在于父上帝赐给我们最大的恩赐就是“圣灵”(路11:13),或以另一种相关的方式说,就是“国”(路12:32)。圣灵与国度是不可分的;有了圣灵,就被纳入上帝的国中,就是降服于他拯救性的治理。
所以,耶稣的门徒每次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时,我们是在祈求上帝,藉着他的灵,照着他的旨意(“愿你的旨意行在……”),来建立、维持并扩张他拯救性的治理,不仅仅是在全世界,不仅仅是在别人身上,而且尤其是在我们身上。我们祈求圣灵在我们里面工作,叫我们对上帝治理的降服能够彻底而全面。这个祈求如同我们在以弗所书5:18看到的,是祈求被圣灵充满的另一种祷告方式。正如基督在此教导我们的,我们有特权反复地作这个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乐于反复地垂听应允。
对于被圣灵充满,没有什么比祷告更不可或缺了,不过还有另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比较歌罗西书3:16-4:1和以弗所书5:18-6:9就可以看出这个方面。两封信几乎同时写成,而且因为二者间的内容相似,保罗甚至可能在写其中一封的时候使用了另一封。当比照这两段经文的时候,会看到那些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内容方面,而且也在于结构和措辞方面。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以弗所书5:18说到“要被圣灵充满”的地方,在歌罗西书3:16对应的地方说的是“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对于今日的教会而言,“基督的道理”就是记载下来的他的话语,就是圣经。我们要建立的这个关联是很明确的。要想被圣灵充满,途径就是叫上帝的话语丰丰富富地存在你心里。当我们越来越被圣经充满,我们就会越来越被圣灵充满。
这里要提醒一个对于宗教改革来说特别基本的重要真理,就是:上帝的灵与上帝的道不可分割地、和谐一致地共同工作。你从哪里“得到”圣灵呢?改教家们所给的答案今日也仍然适用:不是藉着假的圣礼系统[4],那会模糊基督为罪人作赎罪祭的充足性,实际上摧毁了福音的核心;也不是藉着圣经之外的一个经历或者一个秘方;而正是在道中、藉着道——圣灵与圣道同工。改教家们通过比较以弗所书5:18和歌罗西书3:16抓住了保罗的要旨:哪里有基督的道且凭信心接受,哪里就会发现基督的灵、永活上帝的灵,在有效地、充充满满地动工。
我们怎样才能被圣灵充满呢?回顾我们刚刚看过的祷告与上帝话语的重要性,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九十问的回答,其语言再精准不过了:“……我们必须以殷勤、预备、祷告的心来学习;以信心和爱心来领受,存记在我们心中,实行在日常生活里。”在此过程中,藉着圣灵,持续寻求他的能力,我们就会越来越被圣灵充满。
当我们达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就有了本书开头时我问过的那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不仅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属灵,而且会经历真正的属灵。我们会越来越成为属灵的人,这样的人是上帝所造,他也呼召每个基督徒要成为属灵的人。
本文经信正长老会(OPC)的基督教教育委员会和作者授权转载,特此致谢。
[1] 小理查德•伽芬 ( Richard B. Gaffin, Jr.)是威斯敏斯特神学院与信正长老会(OPC)的牧师与神学博士。——编者注,下同。
[2] 作者在此处使用“末世的”一词,其本意不仅与基督再来时要发生的事有关,并且与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已经发生的事有关。在新约中,末世论(关于末后诸事的教导)的教义包括了这二者。除了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以外,也可以参考徒2:17。在这节经文中,彼得引入了约珥书2:28-32的预言,并且用“在末后的日子”这样的词语来宣告,这个预言已经在五旬节得以应验了。圣灵在五旬节降临,是一个“末后日子”的事件;换言之,是一个“末世的”事件。
[3] 新约圣经的原文是希腊文。希腊文的语法,就像其他的西方语言的语法一样,有两种名词:单数和复数。单数名词表达此名词只是一个东西。复数名词表达此名词不只是一个东西,而是两三个东西或更多。中文圣经的翻译不能清楚地表达出希腊文的单数与复数的差别。例如,哥林多前书12:1、28提到的“恩赐”(英文gifts)是复数的,来表达圣灵所赐给信徒的许多不同的能力或“恩赐”。但是在使徒行传10:45,“圣灵的恩赐”(英文gift)是单数的,指的是圣灵自己。在使徒行传2:38,中文和合本将同样的希腊文词翻译为“所赐的圣灵”。
[4] 作者在此思考的是,某些教会传统强调施行圣礼到了一个程度,以至于圣道的阅读和传讲已被淡化甚至被全然忽略。上帝赐给他子民的圣礼,即洗礼和圣餐,是重要的。像圣道与祷告一样,它们也是重要的蒙恩之道,或者说是圣灵在他百姓中间工作的方式,为要吸引他们更亲近他。不过,圣礼作为蒙恩之道若是与阅读和传讲圣道脱离,那么它们就几乎没有价值,或者说根本没有价值。在此情形下,信徒不理解圣礼的真正意义就领受圣礼,那么上帝本来用以作为蜕变经验的事就成了僵死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