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何斯德:给剑桥七杰的挑战——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三)

何斯德:给剑桥七杰的挑战——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三)

文/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12位内地会宣教士,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来在良友电台播放的广播剧,声情并茂、内容充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年前辈所走的天路历程,是不错的通俗文艺作品,也推荐给弟兄姐妹。

 

1900年,内地会面临创立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因为义和团的动乱,差会痛失宝贵的同工、信徒、财产。戴德生此时已经六十八岁了,因为严重耗损的缘故,他虽心系中国,却只能在瑞士调养身体。谁能承接领导内地会的重大责任呢?原先他已栽培顾正道(William Cooper),但顾正道却在山西的教难中为主殉道了。至于长年担任戴德生副手的范明德(John Stevenson),他虽是个忠心的同工,但似乎无法独当一面。内地会事工的开始需要信心,然而事工的传承除了信心,还需要属灵的洞察力。什么样的人才是合神心意的接班人?

 

剑桥七杰

 

将时间倒回至1885年的伦敦,虽然下着冷雨,爱赛特会堂(Exeter Hall)却是人潮汹涌,众人争相为七位灿烂的宣教新星送行。站在台上的七位年轻人个个显得光彩焕发,眼神中充满着对于宣教使命的热情与坚定。这七人活跃于剑桥的社交圈,其中六位毕业于剑桥,另外一位则是优秀的青年军官,他们不约而同地放下大好前程,加入内地会,响应中国宣教的使命。当他们在台上慷慨陈词,娓娓道出蒙召的历程、中国属灵的需要,不难想象这画面带给台下群众的震撼。中国内地会这个另类的差会再一次吸引大家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在这七位青年的激励下,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愿意投入普世宣教的大事业。这七位年轻人分别是司米德(Stanley Smith)、何斯德(Dixon Hoste)、盖士利(William Cassels)、施达德(Charles Studd)、章必成(Montagu Beauchamp)、杜西德(Cecil Polhill-Turner)、杜明德(Arthur Polhill-Turner),在宣教历史上,他们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剑桥七杰。

 

杜西德是骑兵军官,他与兄弟杜明德二人日后在青藏高原、四川都有美好的服事。章必成的父亲是一位男爵,出身贵族的他具有相当的幽默感,其子章爱甫医生日后也成为内地会的宣教士。盖士利是七人中年纪最长的,他那时已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往后成为圣公会在华西的主教,在中国服事长达四十年。施达德是英格兰家喻户晓的板球国手,司米德则是划船队选手,他们两人不但聚集众人目光,也总能把握机会侃侃而谈,散发出领袖的魅力。在这星光熠熠的舞台上,何斯德却显得害羞而安静。论家世背景,论个人特质,何斯德似乎都不如身边的伙伴耀眼,他甚至是当中唯一不曾在剑桥读书的人。但当天在场的众人,甚至是何斯德本人,大概都很难预料上帝竟拣选他承接戴德生的火炬。

 

谦卑的同工

 

壮阔的送别、盛大的欢迎都只是七杰服事生涯的一瞥,当他们走入中国的内地,真正的挑战才开始上演。中国民众不会知道这些年轻人在英国显赫的家世与学历,他们只是好奇地盯着这些西方面孔,然后观察:这些外国人到底打着什么算盘?司米德与何斯德两人被派往穷困的山西,这地方才刚经历过饥荒,他们必须面对生活上的匮乏,但这只是效法基督道成肉身的第一步。身处异文化的环境,物质上的忍耐与调适是一种谦卑的操练,然而,同工之间的合作更是需要耶稣虚己的样式。

 

司米德比何斯德早一些到达山西洪洞,他们将在此地与席胜魔牧师一同服事。席胜魔原名席子直,他年纪轻轻便具有秀才的功名,但是却不幸染上鸦片烟瘾,仕途、家道几乎毁于一旦。某次宣教士办了一场关于基督教教义的征文比赛,在丰厚奖金的吸引之下,席胜魔仔细研究相关的单张、书籍,获奖后又与李修善(David Hill)教士多次交流,才终于发现人生需要救主。信主后,他决心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捆锁,费了好大一番挣扎,才靠主把烟瘾戒除,他自此将名字由子直改为胜魔,并且助人戒烟,传扬福音。

 

席胜魔牧师学识丰富,充满才华与魅力,但他直率的个性也常惹来专断易怒的批评,在一些服事的作风上也不同于西方宣教士。席胜魔相当欣赏司米德的反应与聪明,两人有着深厚的关系。在何斯德加入以后,一方面是因为行事需要,另一方面是自觉对于事工状况较了解,司米德便担任了领袖的角色。没想到,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决定其实重重打击了何斯德。无论是年龄或能力,何斯德都自认两人相差无几,为什么要屈居次位?他还建议司米德去信上海总部,请他们另派一位更年轻的同工来担任司米德的助手。但他随即被神提醒,他事后如此写道:“问题的症结在于我的内心。我深切感到,若我坚持不愿意合作,意味着我将失去主耶稣基督的同在,因为他与谦卑、甘愿顺服的人同住。”于是,何斯德接纳了司米德的建议,他也开始学习欣赏司米德的恩赐,并且为他服事的成功感到欢喜。谦卑,不仅释放了何斯德,并且让他具备领导者最难得的特质。

 

祷告的领袖

 

1900年八月,上海总部接到了人事命令,戴德生的决定令许多人大吃一惊:他指名由尚不满四十岁的何斯德来接任总主任一职。范明德这位资深助手自然是充满错愕,然而何斯德的反应更是迅速,他立刻回信给戴德生抗拒此一任命:“我由衷相信,……,由我代理职务,势将削弱内地会,甚至引起混乱。为此,请恕我不敢遵从。”何斯德的坚决不受,可以在他的另一封信中看出:“目前我最能效力之处,是做范明德先生的一名助手和顾问;任何其他关系,看来都不切实际。”

 

但就像席胜魔曾送给何斯德的忠告:“若神的时间没有到,你就过早采取行动,只会令问题加剧”——何斯德或许太快拒绝了。就在他拒绝后不久,他得了严重的伤寒,无法工作,因此有更多时间安静与祷告。祷告也是他从席胜魔身上学到的重要特质,何斯德每天会花数个小时的时间祷告与研读圣经,而且他祷告不拘在内室或郊野,甚至常常边走动边开声祷告。经过这段沉潜与祷告,他终于愿意顺服神的旨意,接受任命:“我需要基督的大爱激励我,竭尽所能去服事他人,为主燃尽。”

 

祷告也成为何斯德总主任最为人熟知的标志。每一天,他都要邀请一位同工进到他的办公室,两人一起祷告。他每天也为内地会的宣教士和其子女提名祷告。据说,当人们提到某位同工,或是当他见到某人时,他总能很快地辨认出来,并且说出那人相关的代祷事项,彷佛他与那人相交已久。

 

继续前进

 

何斯德担任总主任的时间长达三十五年,虽然人们对他的印象不像戴德生一般轰轰烈烈,但作为一位继承者,他确实是有为有守,带领内地会不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1929年,中国的局势混乱,反帝国主义的思潮仍威胁着在华的外国人,西方的经济危机也即将爆发。当许多宣教团体正在思考撤退布局,已近七十高龄的何斯德却知难而进,呼吁众人一同祷告,求主赐给内地会两百位同工,继续进入内地省份。众人视此为天方夜谭,上帝却亲自显明他的心意。三年之内,上帝赐给内地会203位同工,他的工作继续开展,没有停歇。

 

“我们是否日渐以安于现状取代机动进取?是否只会埋首应付周遭的需要,而忘却远方的未得之民?”虽然何斯德以谦卑为领导的根本,花大量时间等候与祷告,但这些带给他更敏锐的洞察力--在需要坚持、需要勇气的时刻,他绝不退缩。

 

 

 

 

 

延伸阅读:《隐藏基督里》,冯浩鎏著,香港:海外基督使团出版,2015年,第三版

 

广播剧:

http://www.729ly.net/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9275&Pid=51&Version=0&Cid=1407&Charset=gb2312

(请在电脑上点击“阅读原文”或打开此链接收听广播剧,手机因为技术原因暂无法收听)

第一集:何斯德(上)

第二集:何斯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