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香柏 一把辛酸泪,神人皆痛心 曾与一些传道弟兄交通,都感到,目前中国大陆许多本土教会,不按圣经供应传道人(本文中泛指所有全职事奉的人,小教会一般是牧者),并认为这才是属灵,才是背十架,才是走信心道路,造成了很大的危机。 案例一: 北京某教会的传道人胡弟兄(本文人名多用化名),已全职4年,服事的稳定信徒至少有200人以上,很有传福音的恩赐,也常到各地农村服事。以前他的月收入3000元,几年来教会每月供应1090元,而这几年北京生活成本上涨了好几倍。他的妻子是民工,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有时还没有工作。他有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在老家上中学,父母年迈多病,父亲食道癌动过几次手术,每次治病就欠下一些债。他家里常有路过的传道人,有 …
阅读更多 »中国教会与阿拉伯宣教
文/高真 自1989年马尼拉第二届洛桑会议提出“10/40之窗——未得之民”这个概念以来,全球基督教都非常关注北纬10/40度之间这一世界上最有宣教需要的地带,而身处其中的正是阿拉伯世界。 对于中国教会来说,阿拉伯世界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世界,但在“向未得之民宣教”运动的推动下,在圣经的大使命的催促下,中国教会向中东宣教的心志与日俱增。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阿拉伯宣教呢? 笔者与几位弟兄姐妹春节前一同组队到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进行了访宣,亲身与当地社会、教会、神学院与信徒进行接触。我们中国教会想探究阿拉伯世界,想去阿拉伯世界传福音,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阿拉伯世界,正像摩西差派12个探子一样。 阿拉伯世界是如何看中国和中国教会的?阿拉伯世界又是怎样的 …
阅读更多 »保罗的领袖原则——《领导力》
文/王培洁 《领导力》(The Book on Leadership)是美国著名解经家约翰•麦克阿瑟著作中译介到国内的第一本。本书根据使徒行传27章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对自己的描述,将保罗的领导原则一一剖析,展现在读者眼前。 达拉斯神学院的释经讲道学教授雷吉•格兰特(Reg Grant)提到,释经讲道的大纲就好像一把折扇,而讲道好像把折扇打开,谈到第一点,就如打开折扇的一折,接着由第一点引向第二点,第二点引向第三点,好像扇面一折折打开,上面的图案一点点展现——就这样,圣经的真理抽丝剥茧一般,被发掘出来。巴刻(J. I. Packer)认为:“释经讲道的真正概念,是讲员应该成为经文的代言人,把神的话传给听众,并且使经文之论旨得以被彻底了解、应用及传扬,使听众可以领悟并 …
阅读更多 »圣经中的分离
文/陆昆 真正的合一是分离者的合一,没有分离就谈不上合一。没有分离的合一叫混沌,“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那个混沌,所以在讲合一的时候谈分离的问题也是必要的。 教会之为教会,在于信仰告白。当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的时候,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16:15-18),这里的“这”和17节说的 “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中的“这”是同一个“这”。因此建立在“这磐石上”的“这”肯定指彼得所作的信仰告白。有对基督正确的信仰告白,那时真教会就自然存在,而真教会在这个信仰告白中才有可能联合,既然有这个信仰告白就必须联合,而且有这样的信仰告白就已然联合。 今天教会讲合一,把它看为一个不言而喻的价值,好像哪个有更广泛的合一哪个就是更 …
阅读更多 »反思“洛桑会议”赴会一事
文/霍或 随着2010年“洛桑会议”被阻事件落幕,据说还会有“大动作”,此事看来还未“尘埃落定”。这个时候,我们当然不需要惊慌,因为教会总会遇到逼迫,除非我们传的不再是福音,除非我们不再坚持天下人间只有靠着耶稣基督的名才可以得救,否则,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总会有冲突,一些本质性的冲突注定无可避免。这个时候,去查找内鬼和指责某某不谨慎,都没有太大意义。当然,该谨慎还是要谨慎,但神许可这事发生,背后必有他预定要给爱他之人的美意。 面对主内弟兄所受到的无理对待,我们当然该有足够的同情和代祷,为那些承受这一切的肢体们,为我们同一阵营的弟兄姐妹们。连今世之子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却总有那么多的纷争和内斗,这是教会的耻辱,也让主耶稣基督的名受辱。他的身体不是分开的,所 …
阅读更多 »洛桑-罗马-所多玛——福音派教会的普世主义危机
文/何当 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2 目录 一、中国教会的洛桑事件 二、何谓oikumene(普世)? 三、普世主义与大普世主义 四、教会的合一与淫妇巴比伦 五、天主教的大普世主义 六、福音派“在路上” 七、中国教会的成熟 附录:关于“教会的圣事性” 一、中国教会的洛桑事件 对于洛桑事件,即2010年开普敦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家庭教会代表被政府强阻于海关,整体未能赴会一事,教会当作何理解?北京守望教会天明牧师从政教关系和社会使命的角度,称“这就是邪恶”,认为教会应克服政治恐惧感,“以洛桑事件为契机……向这个世代发出先知性的真理声音”[1];成都秋雨之福教会王怡长老则指出,西方和海外华人教会长期“因着事工的需求 …
阅读更多 »我们能从历史领受教训吗?[注1]
文/钟马田 译/梁素雅 王国显 校/诚之 也许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在教会内上帝子民的历史,更叫上帝的荣耀受到亏损。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谈到从历史领受教训的原因。黑格尔(Hegel)所说的名言提醒我们:“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 把这句话应用在世俗的事上,无疑是千真万确的。可是,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事会发生在基督徒身上,我认为基督徒应该要从历史学到教训;他有这样的责任,因为他是个基督徒。他必须提醒自己要这样做。 我说这话的根据,是圣经本身的教导。比方说,在诗篇里面,我们屡次找到这样的事例:为了强调要宣讲的信息,引起国人的注意,诗人往往会扼要复述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指出国人所犯的错误,正是 …
阅读更多 »“教会合一”是生活实际
文/李锦纶 一、不合一的自然倾向 “教会合一”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实际。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会在面对合一的问题时都存在极大的挑战,因为有太多需要克服的外在困难,也有不少人为的内在因素,使得保罗在以弗所书苦口婆心地劝勉信徒要“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外在的因素,包括文化的差异、语言的分别、经验的不同,而造成隔阂。物以类聚本来是自然的事情,所以朋友与朋友的关系,一般都需要有某种的共同兴趣才能维系长久。然而,我们很难要求教会内所有人都有类似的文化程度,或对事物态度有共同的好恶,所以从表面来看,教会成员必定会因背景差异而产生距离。 不过如果是真的属灵团契,教会的弟兄姐妹却又会在更深的层次有着共同的关注。 …
阅读更多 »如何合一:从圣经、神学、实践角度探讨合一的性质与形式
文/陈已新 圣经中论到神的百姓,不仅关乎分离,也关乎合一。分离是论到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林后6:16下-18),合一是论到神百姓之间的关系(约17:20-21)。 艾利克森(Millard J. Erickson)从圣经、神学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合一,在合一的必要性上有很好的论证。 首先,是看圣经中关于合一的教导(约17:20-23;弗4:1-16;腓2:1-11)。这些经文显示出,教会应当合一,她事实上就是合一的。而信徒彼此之间的以及与神的合一,将向世界见证天父已差派他的独生子。 其次,一般性的神学考量也支持信徒的合一。比如,古以色列的独一性和神的独一性,后者是以色列建国的依据,圣殿和律法的制度象征着旧约以色列的合一。而新约经文显示教会是继 …
阅读更多 »信仰三要素[注1]
文/小约翰 信仰不是宗教,宗教是人找神,信仰是神找人。 但圣洁的神能忽略人的罪让人得救吗? 不能。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通过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解决了人的罪,让人在基督里与他和好,好让人行善。 圣经以弗所书2:1-10如此记载: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
阅读更多 »为什么应该发展基督徒的调研事工?
文/慕香柏 一切事奉都必须建立在真切实际的基础上 整本圣经,都在反复强调上帝的信实、可靠、真切和实际。圣经中“真理”(ἀλήθεια)一词,原文就有“真实、事实”的意思。离开了这一基础,就没有基督信仰的任何立足之处。这也是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与佛教的一个根本区别。这启发我们,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真相、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其结果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也一定要较真儿,包括各种比较和鉴别。我们从罗马书中也可看出,保罗在去罗马之前,对罗马教会各方面的了解,已经到了相当深入细致的地步。 但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到,中国人不较真儿、随意性等文化惯性,同样深深浸染着中国教会,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较真儿,只是跟着感觉走,随大流。同时可能因为对上 …
阅读更多 »举目向西展望——迪拜访宣经历分享
文/迪宣 中东是上个世纪中期一些中国信徒关怀之地,有位传道人赵崇义弟兄便改名叫赵麦加。麦加乃是阿拉伯的圣地。 1948年1月2日,边云波弟兄禁食祷告一天后写出了一首小诗。诗中说:“向西行,向西行,面向着耶路撒冷向西行!” 经过了 60多年的风风雨雨,2010年4月,我们几个来自北京、浙江家庭教会的肢体,终于在边老弟兄的带领下,由国内向西来到中东迪拜的华人教会中短期宣道,当地肢体说我们是第一支来自大陆的访宣队。后来,我们中的一位弟兄又在11月的时候,帮助两位家庭教会的带领人来到迪拜访宣,并带去大量传福音用品。在迪拜,我们实在看到神的荣耀,愿借着这篇小文,与弟兄姐妹分享。 迪拜(Dubai)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来迪拜打工、经商的华人约 …
阅读更多 »信仰告白:赞美和感恩之歌[注1]
文/赵刚 巴文克的《我们合理的信仰》是我刚开始对神学感兴趣时就接触到的几本书之一,但平心而论,当时并没有觉得太受吸引。不过,随着年日的增长,现在越来越觉得它的宝贵,甚至在教授神学入门课程时,几乎总是用它来做主要教材。因此现在当它的简体本出版之际,受邀再写一篇序来把它推荐给中国教会的信徒,实在非常乐意。不过因为已经有几篇序言了,特别是全文重新翻译的英译者序,对巴文克已有相当介绍,这里只补充澄清几个问题。 一、真正的敬虔和真正的神学 我想导致忽略巴文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从原来荷兰文的书名,到英文翻译的书名,再到中文翻译书名的变迁中,就可能发现一个。如前面其它序言中提到的,荷兰原文的书名是《上帝的奇妙作为》,光从名字来看,很难说这是一本温情的灵修作品, …
阅读更多 »墨兰顿论教会的大公性
“大公”(catholic)意味着什么?此字与普世(universal)同义。Kath’holou 意为“普遍的” 及“大体上”……为何此词被加入信经的文章之中,以致教会被称为大公教会?因为教会的 聚集乃分散在世界各地,也因为历世历代,由始至终,无论其成员在何处,无论他们有何地 域相隔,都接受相同的信仰,作出相同的真理教义的宣告。被称为大公是一回事,而事实上 是否大公则是另外一回事。真正配称为大公教会的,是接受真正的大公教会教义的,受到历 世历代的见证所支持,相信先知及使徒的教导,不容忍倾轧、异端,以及异端的集会。我们 应当都是大公的,亦即接受正派教会所持守的信念,不与抵挡神的道的教派纠缠不清,反而 与之划清界线。 原始资料: de appellatione …
阅读更多 »福音神学
文/提摩太•凯乐 译/杨基 校/煦 编者按 福音是基督徒生命的根基与核心,福音是教会的根基与核心,对此,恐怕很少真正的基督徒会提出异议。但是,在我们的生命成长和教会事奉中,是否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对怎样才是真正传讲福音还存在困惑。 认为福音只是初信造就的内容,此后则致力于教导“更加高级”的教义。 以爱心关怀来代替福音信息的传讲。 我们为许多事热心,但却不是被福音所驱动的。 深感教会在周围的环境中缺少福音见证的能力,却欲振乏力。 对于以上的问题,《福音神学》一文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它指出,福音不是基督徒生活的ABC(基础),而是A到Z(整体)。有的人认为福音是来拯救不信的人,而归信后基督徒的成长是靠努力按照圣经原则生活, …
阅读更多 »不同的供物[注1]
文/陆昆 我们来看创世记4:1-7: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创世记4章的开始是一个转折点,就是从伊甸园内转到伊甸园外。这意味着生命从蒙受至福,转而进入到了一个极为悲惨可怜的境况。而这个转折的关键,在于有或者没有上帝的同在。 & …
阅读更多 »教会、信徒与消费主义时代
文/老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餐馆和各种娱乐场所,当结帐的时候,服务员会说:“先生,您今天消费了多少多少钱……”(以前说:“您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觉得“消费”是特别奇妙的一个词,好像一下子把简单的吃饭变得神圣了,立刻让人觉得我不再仅仅是个人吃饭而已,而是参与到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洪流之中,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力量,成为GDP的一份子。 我们今天实在处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教会应该如何看待消费主义及其带来的信徒心态的问题。 一、消费主义是教会要真正面对的“根本文化现象”之一 今天的教会疲于应付社会上各样的文化现象。一部电影流行了,信徒都在津津乐道,比如《阿凡达》、《2012》、《盗梦空间》,教会就要给出“官方意见”,本着圣 …
阅读更多 »发展救赎性的释经讲道
文/道德 引言 在中国教会的讲台上,充斥着各样不同的讲道法。由于神学思想、教育程度、宗派文化传统的不尽相同,中国教会普遍存在以下不同的讲道方式:知识普遍偏低的农村教会比较多采用分享个人见证及神秘经历为主的讲道,没有主题和大纲,只是读一段经文,之后就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见证与经历;在一些受神秘主义影响的教会里,信徒会比较喜欢灵意或寓意式的讲道,他们相信在圣经经文表面之下有真正的意义,是否能够找出经文之下的最高属灵意义成为衡量讲员讲道的标准;相对而言,那些发展比较有规模的教会(如温州教会)采用的则是主题式和经文式讲道,有题目,有大纲,而且主题明确,容易了解和记忆,但却是自由裁剪经文;另外,受到海外灵恩派的影响,新近一些比较开放的教会更是将讲道娱乐化,强调讲道过程中的回 …
阅读更多 »基督教牛肉面
文/康来昌 有没有“基督教牛肉面”? 没有,只有好吃或不好吃的牛肉面。基督徒做的牛肉面,不一定比非基督徒做的好吃,如果手艺不佳,材料不好,缺工具,厨师再敬虔爱主,也做不出好牛肉面。如果手艺好,材料好,即使厨师打老婆、酗酒、赌博,他仍能做出好吃的牛肉面。牛肉面好不好吃,与厨师信不信耶稣,有没有重生得救,死后上不上天堂无关,而与他的手艺、材料、工具好不好有关。这是常识和经验,你去某餐馆,不是因为那儿的师傅勤读经,爱祷告,是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你去是因为那儿的菜好吃;你找油漆工,是因为他油漆得好,不是因为他是基督徒。烹调、油漆行业如此,医生、律师、老师行业如此,生活中每件事都如此。 有没有“基督教数学”?没有,只有正确和错误的数学[1]。基督徒算帐和非基督 …
阅读更多 »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什么?
文/小约翰 很多弟兄姐妹认为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小组,有的认为是团契,中国家庭教会普遍比较忽视家庭,其实,家庭才是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 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下: 第一,圣经中上帝多次与代表家庭的家长立约,家庭在上帝眼中是一个最基本立约单位。 亚当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与上帝立约(创2:15-17;何6:7;罗5:12),挪亚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领受上帝的彩虹之约(创9:12),创世记9:1特地提到“上帝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亚伯拉罕代表全家乃至全以色列领受恩典之约,并以割礼为记号(创17:9-14)。其后,大卫之约也是如此(撒下7:8-16),上帝特别说:“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撒下7:16) 由此可知,在圣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