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07年09月号(总第07期)

2007年09月号(总第07期)

两个复兴传统与中国教会的成熟

文/林慈信   传统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教会,是20世纪中国教会靠上帝的恩典所结出的果子,是那时候教会的属灵后代,继承了那时的很多传统。今天的教会在演变和发展中应该建立和向下传递怎样的传统,特别是属灵传统呢?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敬虔”?“爱主”的标准是什么?“复兴”指的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努力争取以达成教会的复兴吗?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第1世纪开始,教会就表现出对主基督的爱慕与敬拜。两千年来,历代主的教会,忠心的信徒们都渴望与主有更亲密的交通、更直接的经历,都祈求主赐给教会更广大的追求敬虔的意愿。这是每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的愿望。对于这种与主亲密联合的理想境界,不同的教会传统有不同的名称:清教徒称之为“得救的确据”,约翰·卫斯理称之为“无罪完全”[1],凯锡克运 …

阅读更多 »

“圣灵充满”真伪辩

文/周功和   耶稣将离世前,给他的门徒出了期末考的考题,一共两道题目:“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和“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   耶稣是谁?这在当时是高等争议的题目;也许,到今天仍是。   两千年后,基督的教会和基督的子民有另外一个众说纷纭的题目:“圣灵是谁?”、“圣灵充满指的是什么?”   本文中,作者没有探讨不同个案,而是以圣经为根据,提出追求圣灵充满应该注意的地方。欢迎读者就本文论点提出响应。   一、两种圣灵充满   按路加的用词,圣灵充满包含短暂异常,为事奉的能力或敬拜的情操所赐的恩典[1];也包含持久的、与信心、智慧相连的满有圣灵的状况[2]。短暂异常的圣灵充满,原文是动词 πιμπλημι ,我们用 …

阅读更多 »

认识你的真实需要[注1]

文/爱德华·韦尔契    译/佚名     第一部分 从圣经的角度审察你所感觉的需要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 (诗篇34:9)   当你花时间在上帝的内室中,你对事情将会有深刻的洞察力。别人的意见并不那么重要,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再那么重要。或许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每天来到上帝的审判台前能治疗对人的惧怕。但如果你仍然觉得你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自我形象仍旧残破不堪,你该怎么办?敬畏上帝是圣经中对付惧怕人的核心教导,但却不是唯一的。要从对人的惧怕中得自由包含三个要素:我们需要以圣经为基础的对上帝、对人,及对自己的认识。在本文,我们将会仔细地探讨关于我们及我们的需要上帝有哪些说法。   检验你的欲望在哪一方面过大。当我们 …

阅读更多 »

教会建造的八个评估指标——教牧学系列讲座之一

 文/高真   中国的教会发展十分迅猛,几乎可以说“史无前例”。对于如何建造教会,海外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基于圣经建立自己的牧会原则。这么多年,我发现我们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学的总是不够,总是跟牧会现场脱节,而中国这个牧会现场极其特殊,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逼着我们必须主动、积极地思考。神给我清楚的呼召和带领,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直专注于教会的建造。不能说有什么经验,更多可以分享的是不足、软弱和失败——这一切只有神自己来补足。   牧会工作首先需要的是建立教会观。谈到教会,基督徒很快想到的可能就是初期教会——耶路撒冷教会。耶路撒冷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会呢?“灵里合一,圣徒相爱,凡物公用,大家在一起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样,而且火热传福音。”所以今天就有人试 …

阅读更多 »

新布道运动:一百多年前开始的偏差[注1]

文/但以理   布道是改变了   可以肯定的是——布道是改变了!今日我们所熟悉的布道概念,巴刻(J.I. Packer)有这样的描写:   这个(现代布道特色)似乎假定了聚会生活就是归信和坚固的循环。布道差不多被视为定期的招募运动。它成了一种额外和经常的活动,乃是附带加在经常的教会聚会上的。这些活动需要特别的筹划、特别的动员,还需要特别的布道讲员来主领。它们往往称为“布道会”(meeting),而不是“事奉”(services);有些地方还叫做“复兴大会”(revivals);无论怎样称呼,它们均被看作和经常的崇拜相异和分别的活动。在聚会里,一切的安排都是直接为了要叫未信者做出一个即时的、自觉的、决定性的行动来信靠耶稣基督。聚会结束时,那些有反应或想有回应的人便 …

阅读更多 »

什么是圣灵的真复兴?

文/约拿单·爱德华滋   译/赵中辉   摘录/冀玉静   约拿单•爱德华滋是美国早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教会称职的牧师,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素养。他接受了清教徒的传统,在教义上高举上帝的主权,强调人能来到上帝的面前完完全全是上帝的恩典。他反对那种认为人需要自己做一些事才能来到上帝面前的观点,更不遗余力地为教会的纯洁而斗争。对那些生活上有污点、对信仰不热心的人,他断然拒绝他们参加圣餐。这一行为得罪了别人,他被他所服侍二十余年的教会停止牧职。   但是,正是在他任牧职期间,他所服侍的教会开始出现复兴,这一复兴又延续到美国其他地方,带动和影响了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的“大觉醒”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圣灵大大做工,无数的人悔改信主。伴随着复兴而来的还有人们感情上的表现和释放。对此, …

阅读更多 »

理解时代论者(连载之三)

文/皮薛士(Vern S. Poythress)   译/赵刚     第六章  与时代论者对话的策略   当人们进入关于时代论的争论时,会发生什么事呢?虽然最开始几个回合多是神学性的,关于教义、末世论的事情、旧约律法与基督徒的关系,或其他类似的问题,但很快争论就会集中在圣经中的一些具体经文。人们在解经(确定某段具体经文的涵义)上有异议;但光有解经还不够。本质的不同在于释经学(解释圣经的一般原则)。若不直接在释经学上交锋,对话一定走不远。   解经的适切性   我们应该把辩论限制在释经学原则的层面上吗?不。大多数时代论者对只诉求于一般原则的论证都抱怀疑态度,无论这些原则是属于神学的还是属于释经学的范畴。这是很对的。他们希望看到直接建基于具体经 …

阅读更多 »

有信可持,有理可论,有道可传

文/ 何当   本文原为贺《麦种》杂志创刊一周年而作。《麦种》与《教会》创刊时间相近,一个是2006年7月,一个是9月,都是主内新兴而幼小的事工。此文既是对《麦种》的期待,也是《教会》的心声,附录于此,作为《教会》创刊一周年之际的沉思。   在神的带领下,《麦种》已经一周年,实在可喜可贺。   过去的一年中,这份杂志的努力及成果有目共睹;同时,背后探索与耕耘的艰辛也可想而知。但我们相信神的带领,相信神要使用《麦种》这样新生的事工。我们不是凭着自己事奉,乃是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   作为在主里一同当兵的,我愿意在此分享一点对办刊的幼稚想法。   教会刊物的目的乃是荣耀主名,服务教会。作为文字事工,它可以有三重功能,一是喇叭功能,就是向世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