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
认识通过基督显明的神
文/陆昆 编者按:本文整理自作者三年前在北京某教会中的一次确认福音的营会上的证道。当时该教会从神学到治理都处于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时期,有很多的年轻人和学生,他们在校园时以四律和团契活动等有机会接触基督教,并借助于团契的关系进入教会。他们在教会生活中多表现出对教会无明确委身的、缺乏属灵见识的状态。较为追求的人知道要聚焦于福音,但对福音是什么却不清晰;其他很多人相信有神,了解一些基督教的道理,但对于基督的死和复活,以及以基督为主都不甚了了。他们虽然较定期地参加教会聚会,但对于教会本身却缺乏委身;他们较多地试图分享爱,却对于神在基督里的爱没有确知;他们试图体验和活出基督教的信仰,却不曾明确地以基督为主。当时这间教会的负责同工团队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以确认基督的生、死、复活、升天 …
阅读更多 »圣经中的福音[注1]
文/卡森(D. A. Carson) 译/述宁 校/煦 什么是圣经的福音(the biblical gospel)?这个问题对“福音派”而言必定是尤其重要的,因为福音派(evangelicals)这个名称就包含了“福音(evangel)”一词,是福音一词(gospel)的希腊原文(euangelion)的英文音译。在历史上,福音派关注持守和传播福音。但是,这个“福音”究竟是什么呢?所有人都承认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好消息”。但这一好消息的内容是什么呢? 虽然有必要探讨一下新约中有关“福音”的用词,但仅仅通过字词研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有些新约书卷,比如约翰福音根本没有使用“福音”一词,但从其主旨来看,与那些充满“福音”词汇的书卷相比,它们显然也 …
阅读更多 »你信的真是这个吗?[注1]——在牧养中确认信徒的福音认信
文/苏民 圣经的中心是约,约的本质是基督,基督工作的核心是十字架,十字架是耶稣的死而复活事件,而对于这个事件的核心解释是替代性救赎。这里每一个名词都有排他性的解释。比如当我们说耶稣基督的时候,不单单是指他在地上的讲论、行动、神迹,显出他怜悯的性情、爱、情怀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十字架;而耶稣的十字架也不意味着他具有牺牲精神,提供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社会运动原则,也不是让我们因为同情他而流泪,十字架是耶稣的死而复活;对于死而复活的解释,则是替代性救赎,也即藉耶稣的替死和复活,使面对永死结局的罪人,被赦罪、称义、与神和好、得到永生。所以,我所认信的福音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替我舍命,三天后复活。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实际而言,对福音的 …
阅读更多 »为什么是基督教?[注1]
文/小约翰 为什么是基督教?这是我在成为基督徒前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信主后听到尚未信主的朋友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别人要是问你这个问题的话,你一般会怎么回答呢?我一般会这样回答:“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老师,但父亲只能有一个。属灵的事情也是这样。你只能有一个属灵的父亲。只有基督教所信奉的神才是我属灵的天父。其他宗教给了人教主,只有基督教给了人救主。” 答案似乎很简单,但真要讲清,真能理解,却并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常关心为什么基督教是好的,却甚少关心基督教是不是真的。所以,此文想从整本《圣经》角度,把《圣经》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讲清楚。这并不是满足我们对《圣经》的好奇,也不是解答一个跟我们无关的问题,而是在回答一个跟我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我甚至认为这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 …
阅读更多 »当光照耀死荫之地——我们在福音事奉中的体会
文/约书亚 夕阳的最后一抹晚霞透过咖啡馆的窗户照在我们的脸上,这是我们访谈的第十个对象,一个在USC读博第四年的90后学生Hanna。她来自中国的南方,聪慧而又精致。我和妻子设计了十个问题的问卷,试图通过这些问卷了解这一代人的思考和需要。像许多其他留学生一样,Hanna不信上帝、只信自己,不信创造、相信进化,不认有罪、自以为义,反对绝对、主张相对,追求幸福、利益至上,不信末世、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观被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深深影响的年轻人的思想,相当普遍,且是学生中的主流。 这些年,虽然我们一直在福音的前线,但是说实话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太久了。对于这时代许多平凡的非信徒而言,他们的挣扎疼痛、爱恨情愁,我们仿佛成了外人。我们在信徒的圈子里交往、成长并彼 …
阅读更多 »我们的年轻人在想什么?——浅谈如何向80后、90后、95后传福音
文/陆尊恩 从2012年开始,美国基督使者协会就开始积极研究新世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变迁,以及向他们传福音的可行策略,在这里将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和各位分享,但我们本身仍在继续不断的学习中,有不正确的地方,请读者来函指导。 80后——寻找亲密、真诚与和解的一代 中国社会与历史的巨大变迁,同时塑造了50后父母代与80后子女代两代人的性格特质,彼此对立又相互依赖,造就了80后子女对父母代“又爱又恨”的矛盾性格。和一个80后建立深入的关系,经常意味着要深入认识原生家庭对他/她的性格的种种影响。谈到原生家庭(或是母亲,或是父亲,或是曾经在成长过程中扮演父母角色的某个亲人),也就谈到80后的私房心事。 80后与90后过半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对于生活的感受力强,相信自己 …
阅读更多 »如何给儿女传福音——就家庭中的信仰教育采访以勒弟兄
文/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有几位一直在教会、机构服事青少年的同工曾和我们谈到,他们所服事的青少年,虽然来自各个教会,但其中在信仰上略有根基(都不敢说是重生得救)的孩子,却是寥寥无几,甚至一些牧师传道人的孩子、在基督教学校受教育的孩子也从心底不信。这些同工在深入这些孩子当中、与他们分享的时候,发现青少年的问题会追溯到他们的儿童时期,并且问题的核心尖锐地指向他们的父母:首先,父母的信仰流于肤浅表面,信仰只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点缀,生命没有改变;其次,父母没有向孩子传福音的意识,这往往也与第一点相关;第三,纵然有一点意识,也因着生活的忙碌在具体实行上忽略,将给孩子传福音的责任推给教会,没有和孩子分享过自己的信仰历程;第四,因为和孩子是不同时代的人,差异大,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传福音,即使按照 …
阅读更多 »见证的共同体[注1]
文/吉姆·史蒂庆捷(Jim Stitzinger) 译/李亮 校/述宁 传福音是否有效不是根据个人的回应来衡量,而应根据所宣讲的信息是否清晰和准确。无论是大型聚集还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传讲,当教会全力以赴地传福音时,她就让耶稣基督的福音完全渗透在她的影响范围内。如果你的教会不再存在,什么样的福音性影响力会丧失? 传福音应该成为教会的本能,一种和所有其他事工融合在一起的基本反应方式。鼓励教会传福音应该跟让一个新生婴孩哭泣一样是必须的;要让教会沉默不传福音反倒不容易才对。 但有太多时候,教会表现得像披着狼皮的羊,隐藏了她的身份好避免自己被发现。可圣经从来不知何谓隐姓埋名的基督徒。相反,保罗称信徒为基督的大使(参林后5:20)。大 …
阅读更多 »一八七七年的中国内地会(五)[注1]
译/《亿万华民》译友会 编撰/亦文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 ——诗篇41:1 光绪三年的暮春时节,柳絮点点、牧笛声声,长江下游某个山村沿岸,停泊着一艘普通的小船,舱中的客旅正在书写一封寄给英国教会的“公开信”。作为差会的领袖,戴德生既要巡视中国各地的宣教站,又要兼顾英国各地的支持者,他常常利用旅途的空闲撰写和编辑《亿万华民》中的文稿。我们今天读到的很多戴德生的中国来信,恐怕都写自长江沿岸的各式轻舟。 眷顾贫穷[2]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戴德生在这封信中,以诗篇41篇的首句开篇。圣经中的“福”字比比皆是:神“赐福”给我们,我们成了“蒙福”的人,也常常被称作“有福”,我们也当“称颂”神。[3] 但究竟怎样“眷顾贫穷”,才能蒙受从神来的祝福呢?戴 …
阅读更多 »今天教会当学习的清教徒传福音的五个功课
文/周毕克(Joel Beeke) 译/诚之 今天人传讲神的话语,常常不能改变听众,因为讲道被减弱成了一种演说,一种展示,一种对人的迎合,或者是一种与圣经根基分离的主观主义……而清教徒把全部圣经应用在全人身上,宣讲教义,不以此为耻,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极多如何传福音的功课,例如: 1、宣讲关于神的真理。 我们有没有经常对别人宣讲神威严的存在,他三一的位格,他荣耀的属性?我们有没有经常向别人宣讲他的圣洁、主权、怜悯和慈爱?我们是把传福音的工作扎根在一种活泼的符合圣经的一神论上,还是从那按照我们的需要和心愿调整神的属性的当代传福音方法那里得到提示?我们是否经常向别人宣讲神和他满有威严的属性是怎样在经历中向我们显为真实? 2、宣讲关于人的真理。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