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教牧分享 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 ——北京一间家庭教会中的爱心关怀事工

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 ——北京一间家庭教会中的爱心关怀事工

 

/本刊编辑

 

编者按:

2007年5月北京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让一个家庭一时间获得了全国各地的关心和帮助。这家人来自四川,家中的三个女孩,最大的才七岁,却天生患有一种疾病,不能走路。老三病情最轻,她能走,但不能跑也不能跳,容易累;老大、老二就只能终日在床上坐着。这家人住在即将拆迁的破旧房屋里,靠父亲在工地打工赚来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当时,照料孩子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倒在地上……

时至今日,九年过去了。这一家人已经不再被人记起,但有一群人却始终如一地关心和帮助着他们,就是B教会的弟兄姐妹。老大小雪和老二小倩已经认识一些汉字,能看圣经,并在2013年受洗归入基督。现在,教会依然有对他们家的补贴,并且安排弟兄姐妹每月一次来接小姐俩到教会礼拜,虽然路途遥远,来回路上需要将近五个小时。

在B教会,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关怀事奉远不止这一例。这可能与BB教会自身的特点分不开,起初教会以打工者和老年人为主,而牧者更深弟兄自身也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有近乎本能的关注。但更深弟兄却说,在教会的日常事奉中,他们并不将之作为重点,只是遇见了需要帮助的人,就投入进来。这些年来,教会所帮助的人中,有一些留在教会,真正认识了基督,甚至还有曾经在路边求人资助医疗费的弟兄读了神学,成为传道人。那么,B教会是怎样带领这些社会边缘人士归主并将他们建立为主的门徒呢?我们走访了B教会的几位牧者、同工,愿他们在多年事奉中所蒙的恩典,可以帮助到更多教会的爱心关怀事奉。

 

 

“行走”在主的恩典里的小姐妹

 

报道中的小姐妹长了成大姑娘,小雪19岁,小倩17岁,已经超过了医学上判定的寿限,三年前,教会为她们举行了洗礼,她们在众人面前正式宣告自己已经信靠基督。她们依然不能走路,但却在主的恩典中“行走”着。

 

一直关心姐妹俩并领她们归主的人是刘姐妹。那时候她刚刚信主,通过一个弟兄得知她们的需要后,就决定上门为小雪和小倩补习功课,每周两到三次,一次一上午。除了数学和语文,刘姐妹也给孩子们讲圣经,从创世记一直讲到耶稣基督死而复活,讲完后问她们愿不愿意照着圣经所说的相信,姐妹俩都说愿意。刘姐妹刚去两姐妹家的那周,姐妹俩的父亲被摔断了一条腿,这样全家四口人就都只能卧床,只有请奶奶来帮忙。那段时间,刘姐妹也亲自来照顾小雪和小倩。

 

刘姐妹把这样的情况告诉教会,后来教会就有弟兄姐妹来探访小雪和小倩的父亲。那段时间,教会的牧者更深弟兄正处在机构事奉与教会事奉之间的挣扎中,对教会牧养的委身不充分,并且他对刘姐妹的事奉也有一些担忧,更深弟兄说:“我的家庭是经历过很深重的苦难的,而去到小雪和小倩家里,我都觉得艰难,更何况是一个当时还没有受洗的姐妹呢?”但更深弟兄后来却发现,刘姐妹爱这对小姐妹到了一个地步,甚至在自己的婚礼上,把两个行动不便的孩子安排在前排和新郎新娘在一起,这让他十分感动。有一次,刘姐妹还把小雪和小倩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半个月,因为在服事中她发现:“她们缺少的,更多的是陪伴。”她一直坚持给小雪和小倩补课并在属灵上关心她们,就是怀孕期间也没有中断。但后来她接连有了四个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去家里看她们了。

 

在这样的相处和陪伴中,慢慢地,刘姐妹发现姐妹俩逐渐建立对耶稣真实的信心。不仅在忧虑恐惧时会祷告,并且,也开始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刘姐妹回忆小雪曾对自己说过:“我不想对妹妹不好,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生气。”

 

虽然无法行走,不能上学,但两姐妹非常聪明,尤其是姐姐小雪,根据刘姐妹教她的一百多个汉字,以及在看电视的时候对照字幕进行推理认识的汉字,已经能够自己读圣经了。为了帮助她们,教会曾经安排十几个信主的大学生“按着班次”接她们来教会。刘姐妹说:“每次去聚会,他们都很开心,我们也想接他们来,但太远了。她们行动不方便,身体素质差,又晕车,父母还没信主,到了冬天就不同意小雪和小倩去教会了。”她们确实住得离教会太远,教会要付出很大代价来关怀她们,但无论是刘姐妹还是更深弟兄,提起这一对小姐妹却依然感到亏欠。反思对小雪和小倩的服事,刘姐妹说,当时自己刚信主,没有祷告就应承下来,以后若再担当这样的服事,会先祷告,评估自己能不能担当得起。并且,要更好地引导人信主,以前好像陪着两个孩子玩的时间更多,严肃的沟通反而并不多。

 

教会弟兄姐妹的关心也给这一家人很大触动。她们的母亲能从脑溢血的昏迷中醒过来,本身就是一个神迹,连医护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她也信了主,但因为生病表达并不清晰。她们的父亲虽还没有信,却觉得教会里的人很不一样,当年来帮助他们的人很多,但多数人就只来一次,而教会弟兄姐妹却这样持续地服事着他们,已经快九年了。

 

服事人的人所经历的,是被主服事,是自己的生命经历更新。在很多人看来,刘姐妹很有爱心,但总结这服事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时,她却说是发现自己没有爱心,很难有恒久忍耐和舍己的爱。刘姐妹说:“你必须去祷告,才能去爱人,因为被帮助的人同样是罪人,有很多被罪玷污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他们没有差别。看到自己真是一个罪人,并没有爱人的能力,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没有主,我自己真是没有盼望的。至今,她们的处境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她们经常问我,天堂里能不能走路,我说可以。我们做当做的事,神会成就他的旨意。”

 

“赖”在教会里的病人成为传道人

 

人在病痛困苦的时候愿意来教会,但病情好转以后,很可能就不再关注福音,转而关注自己的现实需要,或是重整生活,或是预备还债。很多外地来京求医的人一旦回了老家,信仰很可能就冷淡下来,这是服事他们时必须要面对的。作为牧者,更深弟兄认为,在促成一个人得救和真正长进上,这么多年教会最好的服事的例子就属恩撒弟兄了。十年过去了,更深弟兄还记得恩撒弟兄第一次来教会披着大衣的样子。恩撒弟兄在2006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那一年他23岁。在辗转求医的过程中,他婚姻破裂、负债累累,最后抱着宁死他乡的念头来到北京。因为再拿不出透析所需的费用,他和父亲不得不沿街行乞。每天恩撒弟兄的老父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带着儿子出去找救命钱,恩撒弟兄则闭着眼睛躺在一块写着他们遭遇的白板后面。他们去过西单,也去过公主坟。正是在公主坟,他们遇见了B教会的弟兄姐妹。恩撒弟兄回忆说:“平时有人帮我们,顶多给几个钱就走了,不会站那儿跟你聊天。那两个人一直跟我父亲聊天,却没给钱,我当时听着也没睁开眼。他们一直不走,我就挺烦的,睁眼看看到底是谁。”弟兄们见到他睁开了眼,就给他传讲耶稣的福音。更深弟兄也联系了教会中一位得过尿毒症的弟兄来关心他们。第二天,在那位弟兄的帮助下,恩撒弟兄和他的父亲来到了教会,这一来就再也没离开教会。

 

和很多人一样,刚来教会的时候,恩撒弟兄不是被上帝吸引,而是被教会中非常单纯、有爱心的弟兄姐妹吸引了。后来,委身教会生活的时候,才慢慢被基督的爱得着了。

 

第一次来教会,在恩撒弟兄看来,这所谓的教会跟普通民居没什么区别。房屋很小也很破旧,里面坐着的大多是老年人。而正是这些“老年人”不断地帮助恩撒弟兄,让他感受到温暖,并留在了教会。每次主日聚完会,传道人和弟兄姐妹会轮流请恩撒弟兄吃饭。恩撒弟兄说:“那个时候我极其自卑,一无所有,并且时刻面对着死亡。但教会里的人对我们非常好,有很多人探访我,一些老阿姨对我特别亲,我跟他们非亲非故,但就是觉得像一家人一样。”

 

此时,教会虽然有弟兄姐妹个人性地帮助、支持恩撒弟兄,但整体层面没有安排特殊奉献也没有帮助缴纳医疗费,仿佛不曾察觉到恩撒弟兄的特殊需求,而只把他当成一个来教会的普通慕道友。这样的情况不是偶然的,而是带着很深的牧养关切,教会牧者更深弟兄几乎是“狠下心来”有意不给恩撒弟兄物质上的帮助,只为了他们来教会目的单纯,奔着福音并单单被福音得着,而不是对教会还有其他方面的期待。

 

直到后来,教会判断恩撒弟兄是真信主了,才开始考虑教会怎样在物质上帮助他。那时,恩撒弟兄为福音非常火热,甚至“逼迫”家人信主。有一年回老家过春节,第二天就要坐车回北京了,恩撒弟兄连夜跑去哥哥家敲门,缠着哥哥嫂子做决志祷告。并且,在重要问题上,他有清晰的决断,愿意顺服主。以往,恩撒弟兄回老家报销透析费,每次都得给有关主管单位送一些礼物才能报销。但后来,他愿意顺服神,不再送礼。这对于恩撒弟兄来说,意味着他拿不到报销的钱,而透析费不够也就意味着他的死亡。但他宁可死,也不愿意得罪主。最开始的时候,教会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持他,弟兄姐妹帮助他联系到一个主内文字事奉的机构,承担了他一大部分治疗的费用。他也因此不再上街乞讨。直到机构的供应停了,对恩撒弟兄的爱心关怀才成为教会整体的事工。

 

自从恩撒弟兄来到教会,几乎是一次不落地参加主日礼拜,主日下午查经,虽然他听不懂,但却一直坚持参加。恩撒弟兄说:“很奇妙,虽然没明白,但我去教会就很感动。”2008年教会开始有晨祷,更深弟兄并没有顾忌恩撒弟兄住六环外、离教会非常远的事实,仍旧挑战他来晨祷会。恩撒弟兄每天早晨骑一个小时电动车赶到教会,好多次他到的时候,晨祷就结束了,但他还是每天乐颠颠地哼着赞美诗来。

 

2008年教会人数增多,开辟了新的聚会点,为了帮助恩撒弟兄更便于来教会参加教会的学习。更深弟兄与同工们商量,一致决定邀请恩撒弟兄住进教会。更深弟兄也期待他能带着祷告的传统去新聚会点。当时教会还同时接待了另外两位弟兄住,后来这两人相继搬离教会,按恩撒弟兄的话说,只有他自己“赖”在了教会里,因为他离不开教会。利用弟兄姐妹闲置的电脑,只有小学文凭的恩撒弟兄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那段时间,他还读了很多属灵书籍。

 

“他非常蒙恩,但并不是我们有意给他特别的关照,而是他就住教会。我们去查经,他不跟也得跟,我们去探访和传福音,他也就跟着我们跑”,更深弟兄说,“住在教会是恩撒弟兄生命成长的一个关键点,除此之外就是门徒训练了。”在门训中,有一次大家一起学习《马丁·路德的十架神学》,路德的论述经过转译后是很学术化的语言,学历高的人也不一定懂。但恩撒弟兄说他懂。那次门训结束后,他夜里发短信给更深弟兄:“信徒受苦是主的荣耀在我们身上。我以为自己受苦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我明白了,非常感恩。”更深弟兄惊讶于神给恩撒弟兄的恩典。一次在圣诞节的见证中,恩撒弟兄临场做了十几分钟的见证,带给弟兄姐妹很大的震动。更深弟兄观察到这些,就在2014年春节期间跟恩撒弟兄商量,由他来预备一次讲章。第一次站讲台,恩撒弟兄讲了将近两个小时,下面听的人却无一困倦,只觉得眼前的人站在那里就已经是神的见证了!更深弟兄特别为他感恩,说:“有弟兄姐妹称赞恩撒弟兄讲基督的十字架比我更有力量!”恩撒弟兄自己也感到惊奇,原本内向自卑、一说话就脸红的自己竟然能在公开场合为主证道!

 

牧者没有因为恩撒弟兄的身体状况而拒绝他担当传道人的使命,更深弟兄说,这不应当成为他服事主的障碍,因为他爱主,爱教会,能讲道,在以往担任比较重的服事也能扛下来。于是经过教会的推荐和考试,恩撒弟兄已经被神学院录取了,如今成为B教会的预备传道人。

 

信主以后,恩撒弟兄的病情依旧,一周透析三次。每一次透析过后,他的身体都有些虚弱,然而他“苦心积虑”的却是怎么跟病友传福音、认识基督。他说:“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去见主,还是要在今天好好读神学,回来服事教会。作为基督的门徒,我的人生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主耶稣所托付的福音使命。我愿意在坚守福音真道上更多经历被神操练,背着十架跟随基督,最终可以安然见主。”恩撒弟兄说。这是他面对死亡认真默想过的。

 

福音和爱心关怀相结合的事工——临终关怀

 

因为教会中的老年人比较多,B教会的爱心关怀事工更多地投入在老年群体。先是一位弟兄自己付代价接送教会里上了年纪的肢体,后来同工会决定,由教会出钱雇车派人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来敬拜。除此之外,针对一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住院和住敬老院的弟兄姐妹的探访也很多,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由一些较为年长的同工来承担。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一,教会里一位同工就是在敬老院度过的,因为她去陪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探访、服事老年人的同时,更深弟兄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确认福音的要点,他说:“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也许说是信主信主二十年了,但有可能并没真认识主,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与服事老年人相关的是,B教会现在更多关注临终关怀。更深弟兄说,这主要是因为教会在福音上更清晰了,弟兄姐妹不但自己关注永生永死的福音,而且看重亲朋好友灵魂的得救。虽然给家人传福音常常遭遇抵挡和争战,但在家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面对福音的反应会不一样。很多弟兄姐妹的家人是在临终时得救的。在弟兄姐妹的家人离世之前,教会牧者、同工常会奔赴当地探望、传福音给他们。当弟兄姐妹的家人罹患重病来京医病时,教会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和看顾。更深弟兄说:“很奇妙!当我们面对一个人在困苦中,你从心里爱他,他会知道。如果你真爱他,对他有负担,会表现为你的奔跑,还有教会的很有限的救济。通常而言,在他最困苦时,你跟他讲耶稣基督,他是会接受的。目前我还很少看到接受教会这样关怀的危重病人到最后不信的。临终关怀是一项福音与慈惠相结合的特殊事工。”

 

2014年,一位弟兄的舅舅罹患癌症来京看病。他带着舅舅四处看病,也给舅舅传福音,带舅舅去教会。后来这位老人回到老家也去参加礼拜,但因为受痛苦太深,觉得信耶稣并没有医治他的身体,所以不太愿意明确告白信仰。一年后,弟兄得知舅舅病情恶化将要离世,匆忙赶回老家,更深弟兄也在第二天赶过去。他照着以往服事的经验,深知病人清醒的状态很宝贵,饭也顾不得吃就抓紧时间确认福音。他说:“我知道,他那天看见我们俩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是为了传福音来的。”令人深受安慰的是,那天老人非常清晰地告白对耶稣的信仰,也宣告愿意受洗。于是,教会就抓紧时间安排了洗礼。洗礼之后没几天就回天家了。

 

说起为临终的人施洗,B教会曾有过几次特殊的洗礼。一次是通过电话,为一位姐妹肝癌晚期的父亲施洗。他患病之后弟兄姐妹一直为他祷告,当他来北京看病时还去探望他给他传福音,但他总也不信。直到最后倒在病床上。有一天他的女儿给教会传道人打电话,说父亲昏迷了,肝都已经分解了。传道人说:“那必须祷告,让他醒过来”,一个多小时后,他奇迹般地醒过来,传道人在电话里,通过她女儿为他确认福音认信时,他才真正信了主。最后教会通过电话,为她父亲施洗。最后那一天夜里,当姐妹告诉父亲说:“爸爸你不是死了,而是去天堂了。”父亲笑了。

 

还有一次的特殊洗礼则是隔着监狱的玻璃窗进行。就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教会为一位死刑犯施洗。他是教会一位姐妹的亲属,第二天行刑的时候,他在祷告。

 

更深弟兄在这样的服事中越发感到应当更加殷勤:“他们在受苦之中,我们走到他们当中,自己更加体会到福音的真实,否则我们自己对福音真实性的体会反而会抽象。”

 

B教会对于帮助和带领弱势群体成为基督门徒的经验

 

1、确立帮助的原则

 

出于对灵魂的关切,从2015年开始,B教会有了爱心关怀方面的财务制度。在十一奉献之中抽取一定的比例作为专款,年初评估和预算新的一年中需要帮助的人员和帮助的额度。“如果教会弟兄姐妹确实境遇艰难,这时出于爱神和爱人的要求,必然要去帮助他们。但我们可能没有足够能力满足所有需要,因此需要有制度,有了制度之后,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也更容易告诉教会,”更深弟兄说。

 

在这样的制度里,规定了帮助的原则和规范:首先是委身教会的成员,然后是他们的亲人,最后才是遇见的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深弟兄说:“教会是传播福音的属灵共同体。在没有救济机构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限制。对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你不一定急着改变他们的生存方式,但可以藉着福音改变他生命的处境,他可以不再活在神的忿怒中。

 

恩撒弟兄对帮助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很有负担,但他也发现,做这个群体工作很不容易,所要处理的问题十分复杂。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于服事弱势群体、带他们归主,恩撒弟兄提出了五点宝贵的建议:

 

第一,关心人身体上的需要,对引导一个人信主并建立他作门徒是益处的。就我自己来说,刚来教会的时候,我不是被神吸引,而是被教会中非常单纯、有爱心的弟兄姐妹吸引了。如果教会跟我讲了福音之后就不管我了,我可能就不会再去教会。即使我去了教会,这一群人对我却没有关心和帮助,我可能也不会再去。在帮助人的时候有情感交流,从消极意义讲,被帮助者知道我们没有恶意,就消除了防范,再跟他讲耶稣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听。除非一个人一听福音立刻就重生,否则就需要有人持续地帮助他、服事他、拉着他,去关注福音。因为一个人天然更多关注的是现实中的需要,而不是永恒的天国。

 

第二,在帮助过程中,应该有智慧地去判断他的需要是不是必须的和真实的,以及究竟需要多少。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不要包办代替。

 

第三,不要怕给他传福音,不要担心为了福音的缘故关心他是动机不纯,一点问题没有!你是为福音活着,别说给别人帮助,哪怕只是跟一个人聊天,你的目的也都是福音。不管一个人说自己的爱心有多么真诚,但他最后目的不是把人带到耶稣面前,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灭亡。这样,你还能说你是真的爱这些人吗?

 

第四,一定要明确地把人的目标从世界的国带到基督的国里。绝不要给身处绝境中的病人一份虚假的安全感,例如说你要好好祷告,上帝会医治你的。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强调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稣的十字架给人的替代性救赎。你必须让人有机会面对真正的抉择:是永远的生命,还是永远的死亡?是今生世界的短暂,还是天国的永恒?主日讲台信息每次都宣讲福音,但还是有人听了好多年都听不懂,原因就在于人的关注点根本不在那儿,弱势群体更是。你不断强调福音,高举福音,他还听不进去,但你若不强调,他就更不会去想这个了。每一个人,无论是强壮的还是软弱的,他对世界的渴慕都是极其强烈的。

 

第五,爱心关怀的事奉需要整个教会来做,因为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一般情况下一两个人做不下来。传福音给弱势群体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身处这样的境遇,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可能是不健康的,甚至思维都跟正常人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把福音传给他们。”

 

2、服事者应该是福音认信清晰、生命较为成熟的弟兄姐妹

 

正如恩撒弟兄所说,服事弱势群体的事工最好是由教会整体来做,而不是个人。而且即使有教会做属灵遮盖,投入这样事工的也应该是重生得救并有一定生命成熟度的人。

 

在小雪、小倩以及恩撒弟兄来教会的过程中,曾有一位弟兄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现在已经离开了B教会。这位弟兄在B教会洗礼仪式上,就宣布自己要建立一个救济院。但他对信仰的关注点更多是在慈善救济方面。后来,他果然将精力投入在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关怀”上,但对福音的认信并不清晰,又批评教会对这方面的事工不够投入,没有跟他一起往前奔跑,因此伤心离开。

 

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更深弟兄很惋惜,并承认是自己牧养上的亏欠,因为没有极力把这位弟兄带到基督面前,但他仍然坚持:“有呼召从事这一方面事工的弟兄姐妹最好有教会的牧养。如果有人跟教会提出这样的负担,牧者需要判断他现在是否合适做,考察他的动机,确认他的福音认信和生命成熟度。通常,我会建议弟兄姐妹传福音给他觉得需要关心的人,并带到教会来,作为慕道友来帮助他们。我认为,信徒应当在清楚的教会观之下行动,要在属灵次序里做。这样的事工,对人的挑战很大,个人可能缺乏清楚的属灵判断。所以,教会的监督、教会的在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个人行动,或越过牧者去做,存在很大的危机。除非教会不做,又支持他去做,这是另外一回事。”对此,恩撒弟兄也有共鸣:“如果一个人在福音上不够清楚,‘奉献爱心云云’很容易引人偏离福音的核心。所以,要特别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你在具体的事工上有投入或想投入,而教会此时没有这个异象,个人也绝不能取代教会。神既然把教会交给这些仆人,哪怕他们看上去有一些事做得不够合适,只要不违背基要真理,就应该顺服。”

 

结语

 

当我们在采访时问刘姐妹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代价服事小雪小倩两姐妹时,她说:“耶稣基督给我们大使命,也说,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就不能不得赏赐。既然神把这两个孩子放在我的身边,我又看到了,我能做多少就去做吧!但至于她们能不能信主,却不是我的关心所能成就的。人做人的事,其他的神会做工。我觉得应按照神的命令,尽可能去关心神放在我们身边的需要关心的人,给他们传福音,而神自己会成就他的旨意。”

 

在教会界,对于弱势群体的服事常引起争论,有人完全忽视教会在这一方面的责任,有人则强调为了福音的缘故帮助弱势群体目的不单纯;往往热心服事这一群体的肢体在福音认信和生命成长中有所缺欠,认信清晰较为成熟的肢体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又顾虑重重。一方面,城市教会的委身成员越来越趋于白领化、精英化,另一方面,服事弱势群体的肢体渐渐远离教会,成立单一的“团契”,在财务上、真道上都失去了教会的扶持与监督,危机重重。

 

身处这个人心冷漠、危机四伏的社会中,中国家庭教会需要更加自觉地意识到爱心关怀事奉的意义,爱心关怀事奉既是教会对外的见证,也的确是传福音事工的一部分,正如更深弟兄所说,“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医治人的身体,是为了人信他就得救。我们关注福音对象的需要,也真的向他显出爱来,他会觉得你所信的福音是真实的,你再跟他讲的时候,他会愿意听。” 那么,教会如何牧养指导本会对服事弱势群体有呼召和负担的弟兄姐妹?如何在清楚的教会观下,在属灵次序里行动?在帮助人的时候,如何作为一间教会整体的服事?如何避免效法这个世界的风俗,将荣耀归给神?如何避免高举人,避免世人对教会产生“积德行善”的误解?如何在切实服事人的时候又能将他从对今世的关注中带离出来,面对永生永死的选择?

 

对于这些议题的思索和讨论,B教会同工这些年积累的经验,确实是值得借鉴的。但其仍是一些初步的思考与实践。我们期待一间间的地方教会,在教会内的彼此帮补、教会间的互相扶助,以及对教会外的关怀周济等方面,都逐渐建立起以福音为中心、在真道指导下的行事原则和制度,以助福音得见证、教会得扩展、荣耀归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