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格
我们当如何看待“主日学”
近来因着某些原因才开始思考:什么是主日学[1]。235年前,一位叫雷克斯的英国报社编辑创办了主日学,为平民中没有受教育机会的孩子们提供课程,包括阅读、背诵英国圣公会的要理内容,讲圣经故事,参加主日崇拜等。33年后,雷克斯安息主怀时,单在英国就有四十万主日学学生。到了今天,“主日学”已经是和“教会”一样熟悉的字眼。
今天主日学的孩子,不再是上不起学的穷孩子,甚至很多来自富足家庭,而今天的主日学给了他们什么呢?熟悉了大量圣经故事、金句、赞美诗,涂色、折纸、表演、游戏……但是,仅止于此吗?
今天主日学的这些孩子,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
是知识吗?是游戏吗?是关爱吗?是一个“属灵的环境”吗?从起初到现在,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最需要的只有神自己!然而,主日学的孩子们能被老师带到基督面前吗?
教养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诗篇127篇中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将来在审判台前为孩子的生命交账的不是主日学老师,不是教会的牧师,而是父母!所以,“我送孩子参加主日学就安心了,因为老师会带领他(她)认识神”这样的想法显然不合乎神的心意!“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其中“教养”一词用的train up(KJV),有充分训练的意思。一听到“训练”,就会想到辛苦、重复、枯燥、坚持等等字眼,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反复地训练,足够多时间、精力的投入,不是轻松易得的。一周一次的主日学,在训练孩子灵性成长上能起到多少作用呢?以学芭蕾舞为例:一周训练一次,哪怕一次投入全部的专注,尽力压腿、脚背、腰、胸腰,一遍一遍地做基本功练习,直到可以把动作做到位,而之后的六天不再做任何练习,或者只是压几下腿,然后说:我今天练过功了!试想下一节课到来的时候,会怎样?不用六天,只要一天不练功,第二天再做动作时便会发现:所有的功都还回去了!既然是训练,就必然是持续的、连贯的、每天的!而只有父母才能做到这样的“训练”。
《走进以色列》这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家中的敬拜,首先从着装上不论男女、老幼都很正式,长袍、帽子,处处显示出这是个隆重的场合。敬拜由家中最年长的男性长辈带领,背诵经文、祷告,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郑重的、认真的。再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对神的敬畏怎么体现的呢?每次谢饭祷告,每天的个人灵修,每次孩子犯错激怒父母时的反应……孩子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就在这些日常琐事中淋漓尽致地活了出来。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得到,我们已经在训练孩子了!只是,是不是“当行的道”,就不一定了!
我们常常忘记谢饭祷告,却教导孩子“要凡事祷告”,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祷告不重要!我们自己没有每天读圣经,却要求孩子背经文,实际上孩子的反应是:圣经真讨厌!我们因着孩子的错误大发雷霆,痛斥孩子不可犯罪得罪神,实际上孩子看到的是:我爸妈很生气!当我们说的和孩子看到的不一致,你猜他们会怎样?“现今的世界败坏,我的孩子要脱离这罪的试探”,你说的没错,但怎么做到呢?箴 13:20中说“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让我们这些父母先学着做“智慧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主日学”呢?教养孩童跟教会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首先,主耶稣留给我们的大使命是:“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万民”当然也包括小孩子,这些孩子生长在教会,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最能影响到的群体,我们怎能不给他们传福音,训练他们成为基督的门徒?教会对此责无旁贷。其次,这些孩子是神赐给教会中一个个家庭的孩子,神要求我们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他的心意是要他们认识神、敬畏神、信靠福音,他在教会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中行救赎大工,教会当体贴、寻求神在这些孩子身上的心意和计划。第三,孩子们也需要主日学。一方面,当他们的父母灵性参差不齐时,他们需要教会更加成熟的信徒的教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同行天路的伙伴,一个属灵的团契,这是父母无法取代的。
所以,儿童、青少年事工是教会牧养事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那么作为主日学老师,在带领、教导孩子的时候,有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对主日学老师的一些具体建议
首先,要明确我们教导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认识基督,而不仅仅是品格建造。“一个人信了耶稣,在原先的生活内容中‘加上’了信仰或教会活动的部分,但其他部分仍然一成不变,他生命中心的价值观依旧,表面上却‘加上’了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之类所谓的基督教伦理规范,但生命的整体、人生的方向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2]这样的生命状态,当新旧价值观产生冲突、抑或时间优先次序遇到挑战的时候,只有圣经知识是绝对不足以影响他生命的内在态度的。不仅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是“为什么”。我们都需要了解的不仅是外在行为上做错了“什么”,也是“为什么”会做错。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外在的良好行为,更是里面的生命要被神重塑,因为我们是一个罪人!神改变生命的工作是由内而外的,内在改变了,外在自然会流露出新生命中基督的馨香!脱离了福音的品格建造没有实质意义!只有教导却没有生命塑造影响力的课程,不管是在主日学还是家里,都不能把孩子带到神面前。只有一个“活的”生命才能影响另一个生命。
其次,主日学老师需要了解牧养孩童与成人的区别。
先说0-4岁婴幼儿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智力都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探索欲很强的阶段,这时候的主要训练目标是:使他们把自己看成是被神也是为神而被造的人,顺服权柄。“对一个孩子来说,顺服权柄不单指他做了父母叫他做的事,并且在做的时候‘不挑战(权威)、不辩解(理由)、不延迟(行动)’。顺服,这通常指去做不想做的事,或至少在那个时刻不想做。”[3]这个训练过程对初为人父母的真是挑战!如果你没有那个小不点“硬”,绝无可能做到。对于主日学老师更是如此,在对孩子们的纪律约束方面,常常需要他们的父母给与及时帮助。这样的训练通常是随时都需要的,很辛苦,但真的值得!但问题是,孩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生来很乖的(这样的孩子也会给父母带来别的功课),也有刚好相反的情况。此时如果父母和主日学老师的生命状态正好也处于“新生命”阶段,就会使难度倍增!这种情况下,教会需要对父母和主日学老师进行教导、训练,比如:设立“父母课堂”,请有经验的肢体分享、带领学习合神心意的教养方法等等。对于月龄小的孩子,可以在主日敬拜的时候设立“婴儿室”,由教会中有能力的姊妹带领愿意做工的青少年服事婴孩,让年轻的父母可以专注地被牧养。(同时,青少年的生命也藉着服事别人而离神更近。)
再说5-12岁儿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渐渐发展出独立的意见和性格,在才能、兴趣方面也发展出个人的独特性,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不在父母的引导和监督下,所面对的许多情况,都是父母看不到也不能替他们作决定的。这时候对他们的主要训练目标是:品格的发展,如可靠、诚实、恩慈、体恤、助人、勤勉、忠心、谦虚、节制、道德上的纯洁等等。他(她)需要有属天的智慧,即使父母不在场,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且,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错误行为。比如:自私不是反叛的行为(不属于不顺服),但却是错误的行为,是出于以自我为中心。前面我们谈过脱离了福音的品格建造没有实质意义,同样,训练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错误行为,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说我们努力做好就一定会培养出完美的小圣人!
所以,主日学老师要在三个关系上注重训练:
1)孩子和神的关系。他(她)是否知道自己需要基督,他(她)和基督的关系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他(她)为什么明知道是错的还会做,他(她)是否真心想要认识神、爱神。
2)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他(她)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了解。他(她)是否认识到自己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但现在因堕落是完全败坏的罪人,而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这个“神的形像”正在不断地恢复更新中,他(她)是在这个背景下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和独特性吗?他(她)更看重别人的评价,而非神的看法吗?
3)孩子和别人的关系。他(她)和别人怎么交往,容易控制别人还是容易被别人控制,被人得罪时的反应,在人际关系上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4]
通常,10-12岁的孩子开始需要同伴的接纳,对父母之外的权威认同度增加。父母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影响力逐渐减少,相处时间的缩短是一方面原因。如果这时候教会鼓励家长训练孩子参加成人的敬拜,会帮助父母及孩子建立家庭敬拜的意识。在敬拜结束后,父母可以和孩子有更具针对性的沟通分享,探讨当天的讲道信息,内化到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同时,教会可以定期组织主题团契(可以在敬拜当天的另一个时间段),比如:女孩儿手工团契(手工卡片、烘焙等),男孩儿手工团契(手工皮具、木工机械等),给孩子机会和主内的同龄人在工作中有交流的机会,满足这时期孩子的交友需要;也可以由有经验的成人带领主题分享,形式上更贴近孩子的特点(像洪中夫老师的体验式教学)。
针对年龄略小(5-7岁),或成熟度低的孩子,如果家庭在牧养能力方面尚欠缺意识或能力(例如刚得救或者夫妻中只有一方得救),教会若有合适的主日学老师对孩子进行阶段性地带领,对这些家庭会是有力的帮助。这需要与家长的培训工作同步进行,例如与申请参加主日学的孩子的家长要定期有“家长会晤”,由主日学老师组织,将这段时间孩子们的共性情况、主题信息做一个报告,再给每位家长一对一沟通个体性信息的机会。
我们影响孩子,不单单是讲圣经的真理给他们听,也是通过与他们相处,孩子真正的人格建立是靠榜样,而不是靠说教!“神起初造人是照着他自己的形像造的,赋予人灵魂、身体、思想、情感与意志,并给人充分的自由和丰富的创造力。人的每一部分都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5]“全人教育”的理念由此而出。我们这些主日学老师当用从圣经上领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我们的心灵和诚实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活出敬拜的生命来吸引、影响孩子,不让他们被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所欺骗混杂。“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30)神要我们在理智、情感和意志上完全一致地爱他、顺服他、遵行他的道,全人表里如一地与神同行。主耶稣在凡事上做了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可以效法!
结语
在服事孩子时,我受益最大一点就是:当出现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主常常会透过他带领我的方式,让我知道该怎么做。在我结束一天的服事,骑着电动车回家的时候,常常很想流泪,因为觉得我是这么败坏的一个人,神却把我摆在这样一个位置上让我去影响那么多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我是何等不配,然而神的爱,他对我和这些孩子的爱,又是何等长阔高深。
主日学的服事,藉着扶助父母教养孩子,建造了一个个家庭,并且预备了明日可用的工人!正如圣经所说“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和235年前雷克斯创立主日学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空前丰富、罪欲恶念横行的世代,我们这些自称是爱他们的成年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今天的孩子们,你们的需要是什么呢?让我们安静在主面前,倾听他的话语,体贴他的心意。
[1] 主日学在一些教会是指公共崇拜之后的儿童主日学校,与成人主日学并行。而在另一些教会是指单独的儿童主日聚会,与大人分开。在中国,对儿童主日学的概念更倾向于后一种,本文也主要是指这一种。
[2] 摘自《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
[3] 摘自泰德崔普:《牧养孩童的心》。
[4] 以上对孩子各阶段特点的总结参考了《牧养孩童的心》。
[5] 摘自《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