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十月, 2015

  • 21 十月

    艾得理:停不下的福音脚步——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十)

    文/饶以德   上海火车站充满离愁。许多大学生正为一对外国夫妇送行,那外国妇人生得端庄清秀,她身旁的男子身材高瘦,干练的脸庞上挂着紧蹙的眉头——他便是内地会的宣教士艾得理(David Adeney),他们正踏上离开中国的路。   时值1950年的八月,对内地会上下而言,这都是一个难熬的酷暑。稍早,中国共产党和一批基督教牧长共同发表了“三自宣言”,虽然肯定基督教会自立的努力,但同时将宣教士和部分基督徒认定为帝国主义分子。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内地会这样的外国差会在中国的处境更加困难。内地会当时的总主任华福兰(Frank Houghton)也提到:“我们的存在造成中国基督徒的难处、尴尬,甚至危险。实际上,我们是阻碍而非帮助。”几经挣扎,最后,内地会做了沉痛的决定:全面撤出中国。 …

    阅读更多 »
  • 14 十月

    神所使用的人之宋尚节博士

    文/边云波   1901年,宋尚节博士生于福建。宋尚节博士的父亲是一位传道人,他13岁的时候就跟随他的父亲到福建一些村镇里去传扬福音。他17岁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父亲临时不能讲道,就代替父亲登台证道,讲得很不错,所以大家就称赞他是“小牧师”。1920年,宋尚节先生19岁时到美国攻读化学,1923年大学毕业,那时他心里就有神的呼召,要在神学院进一步深造。到1926年宋尚节先生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1]。那个神学院课堂上所讲的,并不能满足他心中的饥渴,从教师那里也几乎一无所得。但他自己毫无杂念地在神前追求,因着洁净的心志,灵里面大得复兴。那时他在神学院里读经、祷告非常勤奋,而且到处诉说主的恩典,随时见证神的作为。   但他所进的这个纽约协和神学院的信仰不太纯正,而神学院 …

    阅读更多 »
  • 7 十月

    建国前的神学教育和华人教师

    文/边云波   中国早期的神学院大多数是由国外的各个宗派、公会或者宣道机构创办的,由西方的宣道士担任老师。但因为语言障碍,学生听课有一些困难,老师用中国话讲圣经的要道也实在不容易。于是,渐渐就有一些中国老师到神学院任教。以前谈到的一些中国传道人中有几位也是神学院的教师。     1950年代前由华人创办或主持的神学院   伯特利神学院 伯特利神学院是计志文牧师和其他一些神的仆人所带领的神学院。最早,伯特利神学院于1925年由石美玉医师(Dr. Mary Stone)及胡遵理教士(Miss. Jennie Hughes)创办于上海制造局路,定名“伯特利圣经书院”(BethelBible College),稍后改名为“伯特利圣经学院”,三年制毕业。1937 …

    阅读更多 »

九月, 2015

  • 30 九月

    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三自革新会

    文/边云波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三自革新会”(以下简称三自会)停止了活动。似乎从他们的角度看起来,三自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必要再活动了,但是在文革期间,却也暴露出一点三自会的真面目来。有一位李储文牧师,是上海三自会的领导人之一。文化大革命当中,红卫兵小将把李储文牧师揪出来,加以批判、斗争,把他打得很厉害。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向这些红卫兵提出一个请求,要他们去国务院问问他到底是什么身份。红卫兵去了有关单位一打听,果然,他不是牧师,而是被派到基督教里面从事政治工作的。文革以后,这位李储文牧师不能再做牧师了,据说他先在上海政府部门工作,后来被派到香港的新华社做副社长。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新华社就相当于代表中国政府驻香港的办事处。从这里就可以说明三自会的实质。 &nbs …

    阅读更多 »
  • 9 九月

    抗战胜利后中国教会的复兴简况

    文/边云波   编 者 按 本文摘选自边云波前辈所出新书《残年忆史:中国教会现代史片段剪辑》,该书内容包括边云波前辈对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陆教会史的回忆,其繁体版已在海外出版,简体版可点击http://blog.sina.com.cn/u/5545830347浏览,也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浏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0年代末那段时期,当中国大陆教会将面临大苦难、大试炼的时候,神使中国教会有一个较大的复兴,这真是神的恩典。当年的复兴情况,有人说是中国教会历史上少有的,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我们对神的作为,除了谢恩,就应当知恩、感恩、报恩。 山东等地的复兴祷告蒙神悦纳 早在抗日战争(1937年)之前,复兴的烈火就燃遍了山东,也带来了其他地区的复兴。当年山东的复 …

    阅读更多 »
  • 2 九月

    抗战胜利后中国教会的复兴简况

    文/边云波   编 者 按 本文摘选自边云波前辈所出新书《残年忆史:中国教会现代史片段剪辑》,该书内容包括边云波前辈对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陆教会史的回忆,其繁体版已在海外出版,简体版可点击http://blog.sina.com.cn/u/5545830347浏览,也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浏览。   抗日战争首先是砺练了神忠心的仆人。比如王明道先生,在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在当时被日本侵占的北京,为神作了美好的见证。1937年日本侵占中国沿海一带以后,在日本侵占区成立了中国基督教联合促进会,后来改名叫基督教团,强迫中国的传道人加入。实际上是日本人利用、指派一些新神学派的人成立这个信仰混杂的组织,好加以控制。王明道先生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真理,坚持正道,就是不肯加入日本 …

    阅读更多 »

八月, 2015

  • 31 八月

    几十年来的华人颂赞圣诗

    文/边云波 编者按:本文摘选自边云波前辈所出新书《残年忆史:中国教会现代史片段剪辑》,该书内容包括边云波前辈对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大陆教会史的回忆,其繁体版将在近期于海外出版,简体版可点击http://blog.sina.com.cn/u/5545830347浏览,也可直接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浏览。 历史上的一些华人赞美诗歌 1940年代以前的诗歌大多译自外语,有的译文较好,但有的译文较为生硬。在那些年间,知识分子信主的不太多,而西方的宣道士对中国话也不太熟悉,所以翻译的词句好多地方都比较生硬。例如一首英语诗歌中的一句歌词是:“The burden of my heart rolled away”,意思是“我心中的重担都消逝了”,但有人却翻译为“我心中的重担都滚开了”。像这样生硬的翻译,大 …

    阅读更多 »

六月, 2015

  • 3 六月

    吴立诚:进入铁门之城——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七)

    文/饶以德   湖南,位于古云梦大泽以南,有着便捷的水系、丰厚的鱼米出产,以及踏实苦干的人群。数百年来,他们与湖争地、进山开荒,慢慢磨塑出一种坚毅不屈的性格,有人说那是一种骡子脾气。太平天国期间,省会长沙在猛烈的炮火中毫不动摇,赢得了“铁门之城”的称号。这个美称也让宣教士心有戚戚焉,因为此地实在是一块硬土,铁门固若金汤,福音究竟要如何突破?   不住叩门   要敲开钢铁之门,叩门的宣教士也必须有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湖南位于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通道,内地会早在1875年就派遣祝名扬(CharlesHenry Judd)等人到此地进行勘查,但始终难有突破。吴立诚(Adam Dorward)来自苏格兰,一心一意想要成为宣教事业的拓荒者,不惜抛下经营有成的事业,来到中国。在安徽受训 …

    阅读更多 »

五月, 2015

  • 26 五月

    金品三:天国侠医——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六)

    文/饶以德   兰州自古以来便是丝路上的重镇,也是古代中国走向西域的重要前哨站。这个城市沿着黄河而建,加上南北两山夹峙,形成东西狭长的格局。黄河北岸有一名胜白塔山,它因山上的元代白塔而得名,其山沿河迤逦,彷佛兰州城的一道保障。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位于白塔山山脚。在繁忙的院区当中有幢灰色砖造建筑,它并不多言,仅借着一身古朴诉说自己的使命与故事——它原名博德恩医院,这所医院继承着一个未完的使命、一段开荒的故事⋯⋯   顺流而生   1887年,景色入冬,水落石出,但在汉水的行船上,金辅仁(George King)一家仍在飘荡。金辅仁是内地会的老骨干,早在1875年就来到中国宣教,甘肃、陕西和湖北都留有他工作的痕迹。这一年他奉派至陕西南部的安康,但在数月的奔走努力下, …

    阅读更多 »
  • 5 五月

    博德恩:天国经理人——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五)

    文/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12位内地会宣教士,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 …

    阅读更多 »

四月, 2015

  • 28 四月

    盖落洼:庚子年的千里神迹 ——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四)

    文/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12位内地会宣教士,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 …

    阅读更多 »
  • 22 四月

    何斯德:给剑桥七杰的挑战——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三)

    文/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12位内地会宣教士,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 …

    阅读更多 »
  • 15 四月

    曹雅直:中国耶路撒冷的拓荒者——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二)

    文/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12位内地会宣教士,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 …

    阅读更多 »
  • 7 四月

    戴德生:信心之旅的展开——中国内地会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连载(一)

    文/ 饶以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内地会”成立150周年。有一位弟兄,特别在内地会两千六百多位宣教士中,选择了十二位,简短地书写他们的故事,以纪念这些回应神的呼召来中国传道的前辈们。他们为传福音给中国人,付上了自己青春、健康、生命甚至整个家庭的代价,虽然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着华人的仇视和攻击,同族的轻视和嘲讥,以及数不尽的瘟疫、灾荒和战争,但仍然在这里几代人前赴后继地服事。感谢主,带领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成百上千的教会,将福音深深栽种在这片敌对神的土地上,直至今日,提到他们时我们仍然心存感恩,备受激励。所以,我们也期待能通过微信平台,与众多的弟兄姐妹分享这个系列连载。这十二个故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从未听闻,但都饱含着神的奇异恩典,并且短小精悍,适于手机阅读。在文末附有相应的近来在良友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