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文
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If we believe not, yet he obideth faithful: He cannot deny himself. (2 Timothy 2:13)
历史故事
1852年春的赫尔:20岁的戴德生为了预备去中国,刻意在各方面操练自己——住简陋的地方,吃粗粝的食物,服事穷人,钻研医术,尤其是学习单靠祷告,通过神感动人来成事。他在回忆录里如此提到那段时间:“若人的信心坚定,神是绝不会失信的;但若信心不足又如何呢?那时我还未领悟:‘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这个真理。”因此他彼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操练自己的信心,而非倚靠神的信实。
1869年秋的镇江:37岁的戴德生经历了扬州教案的惊险,在中英交涉期间备受诘难,肩负领袖重任,常年在江浙两地奔波,直到时疫再次把他击倒。身心耗尽的他,收到一位年轻同工从杭州寄来的信,这位新同工和他一样在追求圣洁一事上受挫,但比他更早见到曙光:“如何使信心更加坚固?不是靠己力去强求,而是靠安息在可靠的主身上。”读到这里,戴德生恍然大悟,想起神的应许:“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他当晚召聚同工分享新得的安息,所散发的活泼生命力感染了所有人,有人称之为“戴德生与内地会的五旬节”。若非这一次的翻转,恐怕他难以承受接踵而至的巨大试炼:妻子玛莉亚与两个孩子半年不到便相继去世。
1872年冬的伦敦:40岁的戴德生与福珍妮调整了英国本部的人事,即将登上赴华的海船;而移交给新干事的内地会账户里,只剩21镑。戴德生在写给支持者们的信中说:“假如我们的信心要再受考验,主必像以往一样信实地供应。‘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圣经是这样写的。”
1900年5月的波士顿:68岁的戴德生在一次聚会中分享时,因心力耗竭,思绪中断,难以为继,只能重复“你只会信的太少,绝不会信的太多。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接续他领会的皮尔逊博士(Dr. A. T. Pierson)回顾这件事时说道:“这件事令人伤感,但也富有诗意。重复说话,既是戴先生精神崩溃的一个前兆,也是他多年宣教生涯中对同工的提醒。这实在是一句祝福的话,也是他一生分别为圣、事奉的确据。”
原文精意
“可信的”(faithful)的希腊文πιστός,在新约中表达两重意思:信靠神;成为可信靠的人,泛指在商业交易、服从军令和执行任务等方方面面。信实是神的属性之一,属神的人自然也会追求成为信实的人。与恒久信实的神相比,我们永远是失信的;但即便如此,神仍然守信,因为祂的属性便是信实。我们若对神信实,势必也会对自己负责;我们若背乎神,最终也背乎了自己。提摩太前、后书是保罗和提摩太这对属灵父子的代际传承,影响了历代的信徒;而戴德生的传记也激励了无数同时代和后时代的读者。
今日应用
刚刚重生得救的戴德生,信心满满地操练属灵生命,靠自己的力量来讨神的喜悦,在短短两三年内似乎也达到了一定的果效;即便到中国积劳成疾后,仍竭力事奉。然而17年后,当领袖之责越来越重时,他很快发现自己的能力、体力、灵力都极其有限,“竭力事奉”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于是神开始教他更深刻的功课。1869年的这次领会贯穿了他的余生,故而他能在更严峻的处境下,仍坦然地和支持者分享这一真理。也正是在提摩太后书2:13的光照下,戴德生写回忆录时,才能洞察年轻时候的愚勇。为主作工,也常常会有劳苦担重担的压力,但神可以用同一节经文,在不同时期对我们说话,循序渐进地启示祂自己。今天,当你读到这节耳熟能详的经文时,又有什么新的领会?
祷告
为神的循循善诱而感恩。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神都在拉练祂仆人的信心肌肉。无论是传统的西方差派国,还是亚洲新生团队,也都要在信心的功课上不断操练、长进。求神循序渐进地向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宣教同工赐下信心的功课,让前方和后方的肢体都更深地经历祂、认识祂和信靠祂。求神帮助我们在靠自己“竭力事奉”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在值得信靠的主里享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