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信
引言
多年以前,我接触到一本关于门徒训练的书,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门徒倍增的策略:你在第一年传福音叫一个人得救,然后对他进行门徒训练,训练他如何传福音以及如何对别人进行门徒训练;第二年,你和这个门徒一起传福音各自叫一个人归信,并在这一年对他们进行门训;这样,到了第三年,就有四个人一起传福音做门训了。如此类推,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可以把福音传遍世界,甚至人人都可以做基督的门徒。
这是一个很具有煽动性的门训策略,传销也用这个策略。但这个策略注定是失败的,因为相信策略过于相信上帝,也对人性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并且忽略了教会是上帝救赎计划的核心,以至将门训看得比教会本身还重要。用我今天的话来说,因为他不是从教会观来理解门训,所以结果注定是扭曲和失败的。
所谓“教会观”,是指基于圣经的对教会的认识,而“门徒训练”是指“帮助他人跟随耶稣”[2],具体而言,就是牧者对信徒,以及基督徒彼此造就的关系,以此促进教会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有怎样的教会观,就有怎样的门训,并且也决定了教会会有怎样的成长。
时间所限,今天不可能详细阐述一个整全的教会观,我仅从使徒行传第二章,先介绍四方面的教会观,然后来看这四方面的教会观与门训的关系。
一、四方面的教会观
1、圣灵运行的教会
主耶稣曾经告诉使徒们:“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在2:1-13,我们看到圣灵果然降临在门徒身上,他们被圣灵充满,按照圣灵所赐的口才,向众人见证上帝的大作为。之后彼得站起来讲道,传讲基督耶稣的福音。
神学界基本上认为,教会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这天诞生的,这天不仅是教会历史的开始,也是圣灵作为保惠师与教会同在、把基督做成的救恩施行在听道的人身上的开始。圣灵来也是为基督作见证,所以在见证基督的事上,门徒和圣灵必须是合一的。若说教会的使命是为基督作见证,那就必须有圣灵的运行,因为只有上帝才能见证自己。约翰一书5:7-9说,这是圣灵的见证,也是上帝为祂儿子作的见证。但圣灵降临的目的不仅是为基督作见证,也是赐恩赐和能力装备教会,使教会能完成基督所交托的为祂作见证的使命。所以,教会是圣灵运行的教会,离开了圣灵,教会就不能做什么,没有圣灵运行的教会是不存在的。
2、传讲基督的教会
当圣灵充满门徒的时候,他们就站起来为耶稣作见证。2:14-36的经文是彼得的讲道,这是教会的第一篇讲道。在这篇讲道里,彼得讲解了多处经文,并将这些经文的意思指向基督。
他首先在2:17-21引用先知约珥的预言:圣灵在末世会浇灌凡有血气的,使上帝的仆人和使女说预言、见异象、作异梦。总之,圣灵要使他们明白和传扬上帝的话,并在弥赛亚来临的日子得救。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人知道末世的日子就是弥赛亚到来的日子,也是圣灵浇灌弥赛亚子民的日子。当彼得对听道的犹太人说他们是被圣灵浇灌了,就是在见证弥赛亚已经来到了。
他接下来在2:22-31讲到,耶稣就是要来的弥赛亚。耶稣是上帝所印证的,祂虽然被以色列人钉死了,上帝却使祂复活了。基督会从死里复活对以色列人而言是个新道理,他们通常认为基督是不会死的。所以彼得引用诗篇16篇,讲明基督从死里复活,是大卫早已预言了的:“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这句话不是指大卫自己,而是预言基督要从死里复活。因为大卫死了,他的坟墓还在这里,但埋葬耶稣的坟墓却是空的了。
最后,彼得在2:32-36说,他们是耶稣复活又升天的见证人,见证耶稣就是圣经预言要来的基督。并引用诗篇110篇的经文,证明基督升天也是圣经预言了的。现在耶稣坐在父神的右边,已经被父神立为主基督了。
总之,我们看到,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他们就起来为主作见证,为主作见证最主要的方式是讲道。从彼得的讲道里我们看到,讲道应该是释经讲道、以基督为中心讲道。教会的目的是传讲圣经里的基督,不传讲基督的教会肯定不是真教会。
3、施行圣礼的教会
然后在2:37-42我们看到,有三千人因彼得的讲道悔改了,他们受洗加入了教会。改教家说,真教会的标记之一是按照圣经施行圣礼。圣礼的重要性在于,将福音拯救人的事实在其中显明出来。
洗礼显明人对福音的相信和顺服,也显明基督洗净了人的罪,将永生赐给他们。当教会按照圣经给人施洗时,既持守了纯正的福音,也维护了教会的纯洁性。所以,教会只能给悔改和相信福音的人施洗,否则就是在破坏基督的福音。
4、地方性的教会
最后我们在2:43-47看到,具体的教会是地方性的,基督徒应该委身于地方教会,以地方教会为信仰与生活的中心。正如这段经文所说,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这段经文主要在描述基督徒在教会里的生活,他们在各个家庭吃饭、一起祷告赞美主,也彼此相交。所以,教会生活绝不是听完道就了事,而应该有彼此相交相爱的生活。
二、门徒训练
1、门训的定义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20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两节经文告诉我们,教会要给门徒施洗,要教导主的话给门徒并训练他们遵守。
如果对照使徒行传2:41-47的经文,我们看到受洗加入教会的门徒,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并彼此交接、擘饼、祈祷。这表明使徒的门徒训练,不仅让他们在公开敬拜时听使徒的教训,也让他们按照使徒的教训在私下彼此交接,一起吃饭团契,一起祷告和赞美神,过着敬拜上帝的生活。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门训:从广义而言,教会一切事工都是门训,主日教导是门训,小组聚会是门训,一对一相交是门训,一起服事也是门训;从狭义而言,门训像耶稣训练使徒那样,有特定的对象和目标,例如一对多的小组门训和一对一门训。今天教会主要讲的门训是指后者。
2、使徒行传2:41-47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门训是必要的教会生活,是一种彼此造就的关系
我们知道,因为亚当犯罪,人和上帝、人和人的关系破裂了,带来了一个彼此相争、没有和睦的世界。因为基督的救赎,人与上帝和好了,人与人的关系也被重建,形成了一个彼此相爱的社会和国度。教会就是上帝新造的社会和国度,基督徒之所以能彼此相爱,是因为他们的关系因基督的救赎被重建了。所以,罪在哪里出现,关系就在那里破裂;福音在哪里彰显,关系就在那里重建。正如耶稣所说:“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主耶稣的意思是,门徒若按照祂的方式彼此相爱,既能彼此造就,也能见证福音。基督爱我们的方式被使徒约翰总结为: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一3:16)。主的舍命,就是福音,也是门徒相爱的唯一方式。所以没有福音之爱的门训关系肯定不健康,正常的门训关系是福音的活化。
主也提醒我们,身上的肢体只有紧密联系其他肢体才能健康,我们也只有紧密联系弟兄姐妹才能健康。正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门徒们在福音里彼此交接,一同祈祷,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一起赞美神。他们因此得了众民的喜悦,众民被门徒们由福音支配的生活吸引了,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这样看来,教会成员能吸引人归向主,跟他们在彼此的关系里彰显福音很有关系。
但我们要注意,只有在正确的教会观之下,才能产生这样的门训关系。接下来我将依次讲解教会观与门训的关系。
三、教会观与门徒训练
1、地方教会与门徒训练
基督徒因着基督的救赎,与上帝的关系和好了,与人的关系也恢复了。因此在基督里,不分外邦人和犹太人,不分为奴的和自主的,不分种族和阶级。这种关系更具体体现在地方教会中,因为地方教会是基督徒聚集的地方。唯有在地方教会里,才能见证福音怎样带来一个新的关系、一个新的家庭、一个新的社群、一个新的国度。
这也是为什么门徒训练应当在地方教会里进行的原因。因为地方教会是栽培基督徒的地方,是基督徒彼此相爱最具体的地方。不委身地方教会的人,绝不会有健康的信仰生活。但有的基督徒只喜欢小组和一对一门训,不喜欢参加主日敬拜。这些基督徒不应忘记,这两种门训仅是教会这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门训和牧者的监督、讲台的供应、教会的治理等各样事工紧密相连。门训的目的是要使我们更好地融入教会,和全体教会成员一同建造基督的身体。所以,门训绝不能孤立于教会之外,不在地方教会里面的门训,肯定是个有问题的门训。
所以,我不赞成一间教会的某个成员去训练另一间教会的某个成员,除非有特殊情况(例如专业的圣经辅导),也须在两间教会牧者的同意和监督之下,否则,可能会因两间教会持守的教义或治理的差异,造成门训对象对自己的教会和牧者产生怀疑和不满,甚至破坏两间教会的关系。但是,一间教会的牧者训练另一间教会的牧者,或彼此帮忙训练同工是可以的。
我也不赞成不委身教会的基督教机构脱离教会在机构内进行门训。因为耶稣没有说要建立一个机构,祂要建立的是教会。机构和教会不是平行的,机构应该委身教会,处在教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我知道一个在校园服事的机构,他们很注重团契聚会和一对一的门徒训练。但他们和所训练的学生们除了主日到不同的教会聚会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教会生活。据说,在这个机构服事下信主的大学生毕业后很难融入教会,流失率也很大。
2、施行圣礼与门徒训练
从某种角度而言,受洗是基督徒和上帝及教会关系的开始,因受洗的意义是与基督联合,是加入教会的标记。而主餐则是我们和基督及教会关系的深入,所以洗礼只有一次,主餐却有很多次。
洗礼好像教会的城门,只向相信福音委身教会的人开放。所以洗礼也是教会成员制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只有被地方教会确认为基督徒的人,才是教会的正式成员。如果不按照福音随便给人施洗,不按照福音接纳人加入教会,那么这些加入教会的人,在本质上与教会的关系是敌对的,甚至会破坏教会的和睦。
同样,如果我们按照圣经施行主餐,也会促进成员之间的关系。当一个成员犯罪不悔改,就应当将之排除在主餐之外,甚至排除在教会之外,断绝他和基督以及教会的相交。保罗警告哥林多教会,当教会成员没有彼此相爱,在主餐之前有的醉酒,有的饥饿,他们的行为就在羞辱弟兄,若不悔改,也在干犯主的身体(参林前11章)。
你的教会若没有成员制,就好像没有城墙和城门的城市,教会的界线是模糊的,其中的基督徒也就不安全。如果没有成员制,又在教会推动一对一门训,可能会引发一些危机。因为当你不确认谁是教会的成员,就是在默认人人都是教会的成员。有的基督徒可能跟一个假基督徒建立了门训关系,甚至可能和一个异端建立了门训关系。
因此,教会要按照福音确认每个加入教会的成员,这样就保证了教会成员彼此相交的基础。如果不建立成员制,可能会使大量的假基督徒进入教会,结果弟兄姐妹们的相交很容易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因为假基督徒没有圣灵,不明白属灵的事。
另外,你的教会若没有惩戒,就可能有基督徒跟一个犯了大罪却不悔改的基督徒建立了门训关系,结果可想而知。在一些地方,好些异端喜欢在三自教会聚会,私下邀请那些刚刚信主的人参与他们的门训。一些管理比较松散的教会,也是这些异端盯住的目标。好多的人被异端拐走,跟教会不注重圣礼、不建立成员制是有关的。
3、传讲基督与门徒训练
使徒行传第2章的经文特别提示,早期教会在各个家里团契,也私下彼此交接,是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的结果。而使徒主要以释经讲道、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来牧养他们。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为耶稣作见证的。释经讲道要求传道人不要讲自己的话,而是清晰地讲解圣经;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要求牧者注重圣经的主旨,即上帝救赎历史的核心是基督。若不传讲基督,就违背了上帝启示圣经的目的。
所以,唯有释经讲道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才能造就门徒,这好比教会的指挥台,能给会众指引方向,也好比教会的发动机,能推动会众的信仰生活。这样的讲道能确保是圣经和福音在驱动会众的信仰生活,而不是道德主义、理性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
若讲台不是释经讲道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会无意间带给教会成员不符合圣经的方向。若在教会推动门训,门训关系就可能发展成了人情关系、哥们关系,甚至敌对关系,取代了在基督里的关系。他们可能像律法主义者相互对砍,也可能像假冒为善者相互吹捧,却不求基督的荣耀。可能彼此的关系很好,跟主的关系却不好;或者,彼此本来相安无事,结成门训关系后却反目成仇了。讲道以福音为中心,就会推动和塑造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文化和门训文化。
4、圣灵运行与门徒训练
我相信,真教会中一定有圣灵的运行。具体来说,哪里有真道的传讲,那里就一定在高举基督,也一定有圣灵的运行,因为圣灵来是要为基督作见证。而门训的目的是与圣灵同工彼此造就,活出基督的生命。
反之,如果我们不忠于圣经,不高举基督,不倚靠上帝,就是在抵挡圣灵的运行。在主耶稣看来,一间教会可能像以弗所教会那样有纯正的教义,却不顺服圣灵,她就仍然有被挪去的危险(启2:1-7)。
所以,是圣灵训练基督的门徒,我们不过是和圣灵同工,最多是栽培和浇灌的人,唯有圣灵才能使人成长。我们必须有这样的信念,才能在门训的过程中与圣灵同工,在圣灵的光照和指引下,建立门训关系。
同时,门训的目的是要使门徒倚靠圣灵为主作见证。这是主耶稣给每一个基督徒的使命,也是一个必须要完成,又不能完成的使命。说不能完成这个使命,是因他们自己本身没有这样的能力,说必须完成,是因这是基督的命令。使徒们为了完成这个不能完成的使命,就聚在一切同心合意祷告,直到圣灵浇灌在他们身上,他们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所以,当我们持定了这个目标,并为完成这个目标恒切祷告,就会得着圣灵的能力为主作见证。
总结与应用
从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到,只有在正确的教会观之下,才能有好的门训关系;只有好的门训关系,才能带来一个健康的教会。教会的问题是,要么神学不清楚,以致信仰生活错误百出,要么神学是正统的,却不能落地。所以,约翰·弗兰姆(John Frame)将神学定义为:人将神的话语应用在生命中的所有层面。[3]这样的定义拒绝了对圣经的解释与应用的分割。
将神学与应用分割,的确是教会的主要问题。只有神学生活化了,才是有用的神学,生活神学化了,才是有用的生活。我认为小组门训和一对一门训是教会对神学应用的最好方式,可以化解将神学与应用分割的毒药,也能解除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顽疾。教会是一个解放自我的地方,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集体,在福音里的门训关系能使个人和集体回到本位,回到上帝起初创造的心意里。
早期教会的复兴使我们看到,福音不单被听到,也被看到了。透过教会,众人看到了福音的大能、基督的国度、上帝的家园、真理的柱石,等等。因教会的生活彰显了福音的信息,门徒们得了众民的喜爱,主也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换言之,早期教会活出了福音文化,也是门训文化。而文化是直观直感的,也是很能影响人的。但这种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文化,是借着门训关系来建造和推动的。
而且,由门训带来的福音文化,与教会增长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增长也是最健康的。彼得一次讲道使三千人悔改,的确激动人心。但这些受洗加入教会的门徒,马上被教会训练,彼此进入门训的关系,主就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门训的果效不仅促进了教会质量的增长,也促进了数量上的增长。
虽然不是每间教会都有像彼得那样有能力的传道人,但每个牧者都可以在教会推动门训事工,甚至在历史上教会的复兴更多出于后者。教会虽然需要大有能力的传道人,但更需要一个个脚踏实地按圣经牧养教会的牧者,当教会成员在基督里彼此相爱,不仅他们自己得着了成长,也能吸引人归向基督。
换言之,比起靠领袖个人魅力带来的教会复兴,教会群体的复兴更有能力和持久性。一个个被建造起来的生命,才更能深入地祝福教会,也能更深入地影响社会。所以,教会的牧者要训练门徒,教会成员也应当彼此训练。甚至,哪里有基督徒的相聚,那里就应该有门训。因我们确实知道,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使教会有稳固的根基和美好的传承,不至于上一代基督徒死去,下一代基督徒就背道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所牧养的教会与以上所描述的相差甚远。但借着门训关系建立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文化,是我牧养教会的目标。形成以福音为中心的门训文化,须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改革尚未成功,我等仍要努力。
我的建议是,首先从我们这些牧者开始,从讲台归正和教会治理归正开始,再推动教会的小组和一对一的门训,假以时日,你会发现会众在他们的交谈里会常常提到福音,在辅导人时知道怎样用运用福音,在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中也会按照福音行事为人,弟兄姐妹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对教会也更加委身。这些是会众质量的复兴,主若许可,接下来就会带来数量上的复兴。
[1] 本文整理自作者证道录音。——编者注
[2] 狄马可,《门徒训练》,陈晨译,序言,健康教会九标志网站,2018年9月4日存取,https://cn.9marks.org/toolkit/discipling_ebook/。
[3] 约翰·弗兰姆,《神学认识论》,陈德中、孙为鲲译(San Gabriel:中华展望,2011年),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