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urchChina (page 38)

ChurchChina

不能震动的国

文/王一乐   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 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希伯来书12章28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往今来,文明兴衰,王朝更迭,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在万千变化的世界历史中,上帝的救赎计划一直是真正的主线。   启示历史与救赎历史是希伯来书的主题。圣灵用整整十章的篇幅来阐述启示历史与救赎历史过程中旧约与新约的关系,讲论基督,指出基督在神的家中为儿子,是上帝启示与救赎历史的中心、高峰与总归;旧约指向基督,整个救赎历史指向基督。从10章19节开始,希伯来书进入信仰应用的教导。然而行笔至12章18-29节,作者又回到在前十章中不断重复的,关于两约的讨论,用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亲历上 …

阅读更多 »

走在地狱的边缘

文/蒲公英      “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太24:38-39)   当唐山大地震的恐慌和台湾9.21的阴影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色彩时,人又慢慢地重新在自己的生命中掌权,重新恢复自信与自豪,重新照常吃喝与嫁娶。正当人夸耀,可以保证奥运开幕式的那天雨水不落在北京市时,四川的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震撼了全球的人心。奥运火炬的传递,也因此而停了三天。进去灾区的人,看到灾难的严重与广阔时,没有办法不谦卑下来,承认人的有限与生命的脆弱,自己的渺小与无助,以及天命的不可知与未来的不可测。有神的人这时想起了一个比自己更大的权势,无神的人却落入无边无涯的害怕与恐慌。或许有些人可以佯作无事地仍然立起“人定胜天”的标 …

阅读更多 »

这是天父世界——5.12汶川大地震特讲 [注1]

文/西门   弟兄姊妹,平安!   地震发生后,很多人没有了平安,而我们仍要问候弟兄姊妹“平安”,这平安是基督给我们的,就让我们先来到基督面前,做个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你把平安赐给我们!主啊,你说过,你已经胜过这个世界,在地上有苦难,但你让我们可以放心。这个世代不断有战争、瘟疫,有很多恐怖主义的事情。主啊,你让我们在这一切中仍然有平安。因为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世界;看似杂乱无章,却是天父的世界。主啊,是你在掌管,你在呵护。有时我们看不见,但主啊,今天你就透过你的话语,把你的作为彰显出来。耶稣啊,我拙口笨舌,没有办法想象你奇妙的作为,但祈求主用你的话语来开启我们的心。不是我们有什么好,实在是因为主你怜悯我们,我们才有这平安。主啊,求你继续怜悯我们, …

阅读更多 »

荒原上的关心与不关心[注1]——四川大地震救助事工的省思

文/李台莺     中国5.12大地震,引起世界的关注,金钱物资援助也大量涌进中国。我在中国从事圣经辅导训练事工,与几个大城市的教会领袖同工,同时也与去四川救援的基督徒面谈,知道中国仍是禁止基督徒传福音。电视台报导了佛教徒的赈灾,却禁止基督徒以基督徒名义赈灾。虽然中国发出呼声,需要持中国执照的医生及心理医生,却不许可基督徒传耶稣,基督徒医疗队只能医治。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的基督徒能做些什么呢?要怎么回应呢?   基督徒面对这种重大自然灾害的初期事工,应该和一般救助人员一样,针对灾区实际需要提供援助。在这方面,中国基督徒做的不错,虽然政府不许在灾区传教,但是基督徒仍从各地方到四川第一线赈灾,在没水没电的灾区,吃方便面、饼干,日头高温,实在应被主记念。   …

阅读更多 »

地震后的十一个反省

文/青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教会都派人进入灾区服事灾区同胞,有很多美好的见证并逐步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也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我不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仅仅是一个在灾区待了一个礼拜的四川人,接触过不同的机构和个人,也到现场和当地的志愿者深入沟通,发现一些事实,有过一些想法,现在不成系统地记录下来一些,仅供参考。   1)为什么发生汶川大地震?   这个问题,不仅基督徒问,非基督徒也问,中国人也问,外国人也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带着不同答案进入灾区的人,心态和服事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其一:“审判,肯定是上帝的审判!你看四川多少偶像啊!”如果这个想法很强烈,进入灾区后不一定但更可能倾向宣告审判的信息和砸偶像,我 …

阅读更多 »

简介伤痛与恢复

文/蒲公英   汶川地震引起了一阵辅导热潮。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现象,大家开始注意人的心理问题。国内外各方豪杰蜂拥入蜀,希望能一展长才、造福黎民;电视媒体也不落人后,频频播报这方面的信息。笔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了一些入蜀从事辅导的豪杰义士。一般来说,国内人士大部分是公司人力资源人员,他们有些基本心理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却属一般性的无神论心理学;国外人士则是台湾9.21的服事人员,他们经历过地震的灾祸,有接触受灾者的经验。然而,笔者似乎并没有接触到真正辅导专业出身,又经过创伤恢复特别训练的人员。目前为止,似乎大部分的灾后辅导只着重在压力疏解的技巧和帮助孩童表达感觉的方法。这些技巧与方法在伤痛的初期能给予伤痛者一些情绪上的疏解。然而,技巧与方法永远无法解决伤痛问题本身,伤痛者的记 …

阅读更多 »

辅导苦难中的人[注1]

文/约翰·派伯  译/江子 校/煦   本文基于五个假定,没有这些假定,文中对辅导和苦难的论述都无法成立。   辅导是在神万般恩慈中的对话或劝勉。 在主内交流和各样关系中彼此辅导是通常的事。 真实的辅导目的是籍着耶稣基督荣耀神。 当我们以神为最大满足时,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最大的荣耀。 苦难是人类的普遍经历,是神为了他的荣耀而设置的,但却危及每个基督徒的信仰。   如果智慧的辅导的目的是籍着耶稣基督荣耀神,如果当神的子民以神为最大满足,神便得到最大的荣耀,如果人类普世的苦难经历威胁到神的子民对神的美善的信心,及他们在神的荣耀里的满足时,那么我们每天彼此交流的目的就必须是帮助我们在患难中转为以神为满足。我们实在必须帮助彼此将苦难看成是我们之所以要以神为满足的原因 …

阅读更多 »

创伤性事件后的心理困扰

文/保罗·兰多夫   译/沈思楠    校/江子     一对夫妇度假后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醉酒的司机所撞,醒来发现自己身受重伤躺在高危特护病房里。 一对父母收到消息,自己的儿子在巴格达军事行动中牺牲了。 一家人在卡特里娜飓风到来前撤离了他们的家园,飓风过后返回家园时发现,房屋已经完全被摧毁。 一位消防员从火舌窜腾的卧室中救出一个孩子,但是为时已晚,孩子因吸入太多烟雾已经死了。 一个自我毁灭的枪手冲入一所阿米什[1]教会学校并开枪射杀了几名少女。 一个满腔愤怒,充满挫败感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在一场凶残的暴力屠杀中,枪杀了32个无辜的人。   诸如此类的悲剧性的事件,无论是对于当事人或者是与之相关联的人们来说,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一件这样的事件都会使人在 …

阅读更多 »

平衡的见证:论传福音与怜悯事工

文/提姆·凯乐   译/煦、文迪   校/文睿   概要:怜悯事工不仅是用来传福音的手段。言与行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同样必要的,两者都是以扩展神的国度为唯一的目标。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说:“是怜悯他的。”(路 10:36-37)   精彩的反问   多数圣经注释都注意到,在路加福音书中耶稣的反问。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居?”耶稣这时候讲了一个故事,然后问:“(你说)谁是邻居呢?” 耶稣为什么这样做?有位年长的评论家写到,“(耶稣)强迫律法师给出一个十分不愿意给出的回答,……称赞一个深深地被仇恨的种族。他给了这样的回答,但几乎是被硬逼出来的。”[1] 耶稣是如何强迫律法师承认他所恨的撒马利亚人是故事中的英雄的呢?真正怜悯的 …

阅读更多 »

水落石出:中国教会当下的生存处境与发展课题

文/何当 一、教会与中国   2008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对中国社会如此,对中国教会也是如此。   对中国人而言,这是活在夹击中的一年:冰雪、地震、洪水等等已经有的天灾和股市、楼市乃至菜市、街市上不知道是否会有的人祸,与试图展现“最崇高的人性”和“最完美的中国”的奥运会这两种毫不和谐之事物的夹击;而对中国基督徒而言,这也是活在夹击中的一年[1]:四川地震同胞的苦难对于教会承担责任,伸出援助之手,同心抗灾的呼召,与随着奥运这个最大的政治而来的,使家庭教会面临以北京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讲台的艰难这两种完全矛盾之处境的夹击。地震与奥运,如同郎朗的钢琴和他家乡的二人转,奇异地交织成了2008年的主旋律。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浮出水面”,意思是说,今天的教会不能再保持 …

阅读更多 »

美境重寻─中国教会未来发展之路

文/庄祖鲲   今天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世代,许多事情因着从不同的侧面去看,而得出完全不同的观察与结论。这不但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是如此,就是在教会中也是如此。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序言中的几句话,可能是对这个时代最贴切的写照了:   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昧的世代;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感到绝望的冬天; 一切似乎形势大好,又似乎形势大坏; 我们周遭好像万事俱备,又好像一无所有; 我们好像一起直奔天堂,又好像同时朝反向而去。   特别在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行的前夕,这两副图画就同时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正面来说,中国教会似乎遍地开花,教会人数三十年来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同时借着现代科技的传播媒体,海外教会(特别是美国及韩国)的增长模 …

阅读更多 »

对家庭教会寻求登记的神学反思

文/孙明义   当前一段时间的教会法人登记过程告一个段落后,神学性的反思自然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在大陆家庭教会寻求法人登记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教会,特别是海外的华人教会能够更好了解大陆家庭教会的发展动向,笔者写了“认识中国城市家庭教会”一文(以下简称“认识文”)[1]。文章的基调是观察与介绍性的,而不是神学反思性的,就是说,它不是一篇神学理论文章。因此可以理解,其所使用的术语不是严格的学术性术语,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或者解释。例如,文中所说的“家庭教会浮出水面的时候已经到了”,会被理解为是一种对时局的判断。但这并不是文章的本意。其实通读整篇文章,文中对中国家庭教会的描述,一个核心性的概括是,教会群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相应而来的对自身处境和使命的新的认识。教会寻求法人登记不过是这种 …

阅读更多 »

工具中性论

文/汤绍源   摘要:本文意图指出工具并不中性。就两件布道的工具——市场学和互联网作为例子,考究它们的哲学性向。笔者的结论是,两件工具深具后现代特性,而且也有不合圣经之处。   一、源起   本文并非理论探索,而是对一个现象的阐释,进而提出牧会上需要关注的路向。所以目标不是学术讨论,乃是实际应用。但其出发点是神学性的,哲学性的。   多年以来,上一辈的牧长常教导说,工具是中性的,紧要的是正确的、向神的动机;所以传福音的时候得用上各式各样的方法,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当然英谚亦有说:“通住地狱的路是用良善动机铺成的!”从以上所说,读者已察觉到笔者对工具中性的警惕。不错,这正是笔者的看法。只是今日的教会仍相信“工具中性论”,就如《马鞍峰现象的评估》[1]一 …

阅读更多 »

谁是“好撒玛利亚人”?

文/康来昌   路加福音10章25-37节,耶稣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几乎所有人的理解都是,好撒玛利亚人是那个问问题的律法师,是我们基督徒,乃至每个人的榜样,这比喻教导基督徒要学做好撒玛利亚人,作每个人的邻舍,作世界的盐和光,普爱众生。   这样说应当没有错。但耶稣是不是在用这比喻提醒我们:要成为好撒玛利亚人之前,我们得看清楚“我是谁?”我们记不记得自己的本像(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罗2:9-11,28-29;徒10:34;加3:28),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弗所书第二章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

阅读更多 »

在治疗的时代重寻上帝

文/G.S.绍格瑞   译/诚之     想得到当代文化的粗略印象,只要到附近卖场的书店逛逛就得了。当然,会有一些标准书籍:古典平装书、神秘小说、人物自传、字典、名著解读,甚至还有圣经。既然经理人的脑子里塞满了消费者当季想看的书的概念,它就很适合作为我们(西方)文化中,集体心智的一个展示台。你一定会注意到,这些书店中充斥着“心理学/自我帮助”一类的书籍。扫描一下这些书籍的标题,就可以看到市场在销售的是什么:   平安、爱与医治——身心交流、自我医治:探索之路 饶恕与遗忘:我们不配得的伤痛的医治 医治束缚你的羞耻感 说谎的人:人类医治邪恶的盼望   如果说,基督教书店是我们次文化的一面镜子,且让我们浏览那些相当于自我帮助的书名,看看基督徒想听些什么: & …

阅读更多 »

讲台事奉的信念

文/艾鱼     一、引言   地上没有完美的教会。每个教会的牧者总是面临层出不穷、处理不完的挑战和问题:教会的建造与治理,同工的培养与矛盾,信徒的造就与离开,结婚与离婚……。但圣经告诉我们,神的教会总是有盼望。保罗风闻他苦心建立起来的哥林多教会有结党纷争、淫乱拜偶像、混乱圣餐等一大堆问题时,却仍然致信“哥林多神的教会”中那些“蒙召做圣徒的”,说“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并以属灵的洞见宣告说:“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林前1:2、4、8)   神是我们永远的盼望,又是我们随时的帮助。他把生命的粮赐给我们,亲自用道来喂养我们。相信我们都同意,信徒属灵生命的景况,与他们对笔之于书的“生命之道”,对神的话语有何等的认识息 …

阅读更多 »

中国学人网络培训的新尝试

文/落麦     网络培训的机遇与挑战 2007年底,中国网民数已达2.1亿,因而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为何”,即使用网络进行神学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而转向更具实践性的“如何”,即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远距培训,与国内长期极度需求状态相对接。本文就中国学人培训网在此方面的尝试,概略分享如下。   初尝网络培训新鲜奶酪 1998年,《海外校园》杂志社和“大使命中心”陆续出版了《中国学人培训材料》,网络基督使团(CCIM)则将之开发成“中国学人培训网”(www.chinapeixun.org),并于2002年推出。初步具备注册、管理等机制,能够以较少的资源,最低的经费运作,使学员通过自学完成学业。初期,每年注册学员超过200人,国内的主内网站纷纷转载教材,但其后注册人数却 …

阅读更多 »

从历史发展看教会增长运动

文/曾锡华     20世纪见证了西方基督教会的衰退及非西方教会的兴起。因受自然主义、物质主义及世俗主义的冲击及教会的妥协,今天欧洲已成后基督教地区。北美洲因着复兴运动、基要派及福音派教会的兴起,教会在生命及见证活力上仍能维持。在20世纪,北美洲接替了日薄西山的欧洲成为普世基督教运动的大本营。   在20世纪中,北美教会带动了三个普世运动,首先是最终发展成普世教会中最大运动的灵恩运动(简称为第一波至第三波等),但此运动却非所有教会都能领受。其次是普世宣教运动,例如“学生志愿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宣教风潮等,但这些只是单向的宣教运动。   至于影响最广,引起各地响应的要算是由马盖文(Donald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