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宣教士灵修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1)

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灵修日引(1)

文/亦文

 

瘸腿的把掳物夺去了。(赛33:23)

The lame take the prey.(Isaiah 33:23)

 

宣教历史

 

1854年,有一位叫 George Scott 的苏格兰人,19岁那年因意外摔跤,不得不在两年后切除左腿膝盖以下的部分。这个农场少年被迫卧床养病时,开始更深地认识上帝,更多地思考人生。左腿截肢后,他离开农场,改行教书。1865年,三十岁的George,认识了一个比他大三岁的英国人,因着这个人,他产生了到中国传福音的心志。这位比George大三岁的英国人,叫Hudson Taylor,也就是戴德生。1865年6月,戴德生刚刚创立了“中国内地会”,用十英镑加上神所有的应许,在伦敦开了一个账户,专门差派宣教士去中国的偏远省份传福音。中国已经够远的了,还要进入到中国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来了一位申请人,却又只有一条腿,戴德生也不敢轻易录用他。他对这位年轻人说:“我在中国生活了七年,经历到很多危险。如果你去的地方发生暴乱,你要怎么逃?”

 

George平静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逃跑。”然后,他引用以赛亚书33:23说:“我不仅不会逃,而且我觉得‘瘸腿的必得掳物’。”这句经文后来就成为了他一生的座右铭。戴德生觉得他的解读很有意思,就再问他一个问题:“你只有一条腿,为什么还坚持要去中国?”没想到,他回答说:“因为我看不到两条腿的人去,所以我必须去。”听到这样的回答,戴德生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绝他的申请。

 

1866年2月,George抵达中国宁波,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曹雅直。当有人到他住的地方闹事,他就拄着拐杖走到门口,用刚学会的汉语对所有人说:“你们看,我是个瘸子,想跑也跑不掉,想害人也害不了。如果你们想杀我,一定很容易;但是杀了我,也会给你们自己带来麻烦。总而言之,我既然来了,就不想走了。”当地人见他又冷静又坚定,就自找台阶散去了。没过多久,全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怪人住在这里,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独脚番人”。[1]

 

 

经文默想

 

以赛亚书第33章不是一篇容易理解的经文,但是其中仍然隐藏着很多激励人心的经句。在20-24节短短的四节经文中,前后两次用到船的比喻:当神成为我们的江河时,其中就没有各种船只让我们分心,或者让我们害怕(参21节);当神成为我们的君王和拯救者时,敌人的战船就不战自败了(参22-23节)。圣城的永不动摇和战船的无能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节说,圣城是不会挪移的帐幕,橛子不会拔出,绳索也不会折断;而23节说,敌人的战船是缆索松懈,桅杆不稳,篷帆不扬,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上船分享掳物,甚至腿脚不便的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搬走战利品。获胜之后,圣城里的人,不仅疾病得到医治,罪孽也获得赦免(参24节)。身心灵都得到洁净的人,在神的恩典中得安慰,享受与神同住的福分。并非是瘸腿者得到神迹般的医治,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着神的威严与大能让他得以参与圣工,分享成果,其他人也因他而去罪得福。

 

今日应用

 

古往今来诵读圣经的人,很少会注意“瘸腿的把掳物夺去了”这节经文,只有腿脚不便的人才有可能默想这句话。神允许我们有缺陷、有软弱、有苦难,是要让我们从特殊的视角认识祂,或以特殊的方式事奉祂。神固然会拣选优秀的人才,像“剑桥七杰”;也会拣选有缺陷的人,像曹雅直。我们大部分人的生理条件都比曹雅直好,没有理由不为主摆上。同时我们也都是有缺陷、有软弱的人,需要互相扶持、彼此提醒。这里的“夺取掳物”,对基督徒而言,颇有“得人如得鱼”的意思。当神呼召你时,你会不会像约拿一样逃跑?——我们两条腿的人逃得比较快。相比之下,一条腿的曹雅直,不仅没有逃,反而顺服神的呼召,神就祝福他这个瘸腿的人,让他在中国成为得人渔夫。你的身上,有什么软弱,可以求神加上祝福,成为众人的祝福?

 

代祷事项

 

  1. 为中国教会的复兴祷告。普世宣教的范式正从过去的“从西方到东方”,变成“从各处到各方”。中国也不再只是接受宣教士,而是开始差派宣教士。但与当年的西方宣教运动的情况不同的是,中国本土依然是巨大的宣教禾场,依然有许多的需要。祈求主兴起中国的教会,成为强壮有力的教会。

 

  1. 为中国教会在软弱中依然回应大使命祷告。纵观使徒行传,初期教会不是因为完美、强壮才去遵行大使命,开展宣教,反而是在各种困难、软弱、争吵中,始终坚持大使命导向,回应基督的吩咐——以祈祷、传道为念。愿主恩待中国的众教会、众牧者,虽然我们自身依然有许多不足、欠缺(缺人、缺钱、缺能力……),却不停下回应大使命的脚步。不是先满足本地的需要,再派人去到远方;而是在本地、外地乃至全地同步回应基督的普世宣教命令。

 

[1] 戴德生,《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之前言,曹明道著,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20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