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文
“你们要作我的见证。”(徒1:8)
“And ye shall be witnesses unto Me.” (Acts 1:8)
宣教历史
温州教会早期的信徒以底层人士为主,借着曹师母的笔,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素描:
厉厚明原作银匠生意,因吸鸦片而落魄,在宣教士医生的戒烟所接受福音之后,生命得到翻转,刻意多住两周学习真道。回到家后,他先向家人和邻居传福音,重操旧业后,向各村订银器的人家作见证。不少人因为听了他的话而找到宣教站。后来他到一个叫白象村的地方开了银铺,主日挂牌歇业,表明这是聚会听道的日子。聚会人数日渐增多后,他又倾资、筹款建立小礼拜堂,成为当地的义务传道。他慷慨热心,真诚无畏,作见证时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但是鲁莽自负的性格也常常成为撒但的破口,做了短短一段时间的全职传道后,大家认为带职事奉才最适合他。
鲍新进以卖柴为生,走家串户之际,一有机会就传福音,好几户常向他买柴的人家就是这样信了耶稣。他为人单纯有爱心,曹雅直夫妇返英述职时,他抱着曹先生的椅子哭得像个孩子。但成为全职传道人之后,却因为缺少智慧而引起纷争,后来只能改派他出售圣经,用这样的方式把福音带到了四五十英里之外的山村。
邵成伯夫妇是一对乞丐,女儿许配给了一个孤儿,一家人耕种小女婿的一两亩薄田,只够半年的口粮,剩下半年只能出门讨饭。他们乞讨时经过礼拜堂,听到福音便受洗信主。男家的族亲一听他们信了“番人教”,以退婚胁迫。邵老伯不愿放弃耶稣,只能断了亲事,彻底成为无家可归的乞丐。曹雅直见他们实在可怜,就借了一点钱,给他们盖房子、买农具,垦荒种地,把住处当作主日礼拜堂,周边的人因此得以听到福音。老夫妻还收留了一个浪荡子,带他祷告战胜毒瘾,做工过活,成为当地的义务传道。邵老伯不忘旧情,邀请讨饭认识的朋友们去听布道会,这些讨饭帮回到家乡(永嘉东川的丐老寨)转述听到的信息,引起了乡亲们的兴趣。鲍新进卖书走到那里,介绍了一位传道人过去,短短几年中建立了一个教会,并培养出四名传道人。
周殿卿和陈益新都是男童学校的校友,前者幼年丧父,天生偏瘫;后者幼年丧母,极度自卑,曹雅直深信再卑微的孩子也能为基督作见证,耐心地用爱心建立他们的自信。两人信主之后,都成为教会重要同工,但又都因为择偶不慎,难以突破事奉的瓶颈,甚至成为会友们的绊脚石。[1]
经文默想
当耶稣升天前颁下大使命时,聚集跟从祂的门徒众多。这些来自加利利省的早期门徒,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即便是领军人物十二使徒,中间便有一人卖主卖友后自尽身亡,剩下的十一人在性格秉性方面也强差人意:彼得三次不认主、雅各约翰复仇心切、多马多疑……有人因此说,主的大使命正是颁布给一群不完美的人,而历世历代执行大使命的也正是这样一群人。而正是这样一群不完美的见证人,才彰显出了圣灵的工作、福音的大能。
今日应用
耶稣亲自呼召和差派的门徒尚不完美,历世历代的教父、主教、牧师、传道也都各有性格缺陷和时代局限性。宣教士也不例外,成立内地会的戴德生没有进过神学院,温州的拓荒使者曹雅直只有一条腿,他们带领信主的第一批中国信徒也给人“七零八落”的印象——似乎每一位都因为犯罪或软弱而退后,却又因实在爱主不断回来服事。你是否也有同样不堪的属灵履历?或者说看到身边有肢体处于这样的挣扎、摇摆中?你有没有善用你的职场处境把福音带进人际关系网络?甚至是以乞丐之间分享残羹剩饭那样感恩的心分享生命之道?
代祷事项
1.为中国的众教会祷告。这些年不少知识分子归主,令中国教会改变了过去的三多形象(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但另一方面,不少教会的发展逐步忽略这些草根群体,农村的教会出现衰落。愿主帮助中国教会,产生整全的复兴,既在知识分子中有美好的果子,也能继续在基层群体中产生美好的福音果子。
2.为中国本土的牧者祷告,得到好的装备,好的培训,并且以生命服事本土教会。
[1] 曹明道,<第九章:稻惟德开设戒烟所,厉厚明打银到白象;鲍新进卖柴至霞嵊,邵成伯行乞回东川>,于《二十六年》,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