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 历史回顾 宣教士灵修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12)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12)

文/亦文

 

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实为粮。(诗37:3)

Trust in the LORD, and do good; so shalt thou dwell in the land, and verily thou shalt be fed.(Psalm 37: 3)

 

 

历史故事

 

“兰茂密尔团队”在杭州安居下来约一年后,同工们“各奔东西”,尝试开拓自己的宣教站。1867年9月,身材高大的苏格兰石匠童跟福(George Duncan)来到了南京,走遍全城找不到寄居之处,最后只能在一个鼓楼上过夜。夜间被老鼠磨牙和定时敲鼓的声音吵得辗转难眠,白天则卷起铺盖到茶馆集市交友布道。后来,终于有一个木匠愿意让他住在楼上,并在楼下一间铺面与人谈道。局面慢慢打开,但是新的试炼也接踵而至。随着两家钱庄的关闭,童跟福无法再收到杭州总部寄来的经费。当他把最后一块鹰洋(当时流通的银元)兑换成中国铜钱时,他的仆人和助手开始担忧了:“钱用完了怎么办?”童跟福坦然地回答:“怎么办?我们当然是要‘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实为粮’了。”

 

因记挂童跟福的需要,戴德生只能请另一位同工路惠理(William D. Rudland)乘舟北上,专程送钱。然而因为运河水位下降,离南京还有一周水程之处,路惠理不得不弃舟登岸,用了4天时间赶了60英里的陆路来到南京。那一天,童跟福早已一文不名,把厨子攒下的工钱也花光了,早上出门布道时,他仍平和地对忧心忡忡的同伴们说:“让我们仍然‘倚靠耶和华而行善’,祂的应许没有变,我们必能‘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实为粮’。”等到晚上,他又累又饿地回到家,发现风尘仆仆的路惠理已经审视过他空空如也的厨柜,而他的助手也喜笑颜开地迎上来说:“路先生把钱送来了,我们可以好好吃一顿了。”晚餐桌上,两人忽然明白神使运河水位骤降的原因了:改走陆路可以比水路节省三天时间,这样童跟福和他的同伴们才不至于断炊。

 

原文精意

 

童跟福对诗篇37: 3的引用,令人想起耶稣基督本人的两句话,也都是在又饥又渴的情况下说的。第一句是祂在旷野受试探的时候对撒但说的:“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路4:4);第二句话则是祂在雅各井边对门徒说的:“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约翰福音4:32、34)天路历程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在撒但和同侪这两种受众面前展开;而我们的回应,则见证了我们所传的那一位是不是正如祂所宣告的:“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而童跟福在向撒但和同伴宣告诗篇37:3时,也经历了第19节:“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至羞愧,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将来我们与神面对面相见的那一天,将无需为口粮担忧,惟有“住在地上”的年月,才有机会见证祂供应所需之信实。

 

今日应用

 

衣食住行和宣教布道是并行不悖的一体两面,并无圣俗之分,宣教士传记中常常记载了福音使者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种种困境。到这样的地步,是否还能坚持下去?还是应该打道回府?童跟福若非在加入内地会之后,亲身经历了神对旅费的供应、海航的保守、进入杭州的契机等各样,恐怕很难在独闯金陵、孤立无援的境遇下,仍然能抓住神的应许,并以此鼓励他的同伴。今天你是否也在面对断供的考验?或许你未必有戴德生这样的好领袖,路惠理这样的好同工,但我们行善传道,原非倚靠人的力量,乃是倚靠耶和华,而祂的信实,也真是可以成为我们的口粮。让我们经历在地如同在天的平安。

 

祷告

 

为神的供应而感恩。英国教会的总体衰落导致海外宣教经费的相应萎缩,不少传统差会依靠日渐老龄化的支持团队的遗产捐赠维持运作。为面临生活费断供的宣教工人祷告,求神供应他们的衣食住行;也为事工预算被裁减的差会祷告,求神兴起新一代的忠心管家,慷慨支持宣教事工的发展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