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栏目 | 讲道释经 | 草木禾秸中的金银宝石

草木禾秸中的金银宝石

文/康来昌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3:10-15)

 

这段经文讲到“建造”。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做,做无不善,教会,是神借着他的仆人造作而成的(弗2:10、20),保罗说自己是“聪明的工头”,把教会建造起来。

 

对一个建筑物而言,最重要的是基础。教会和每个基督徒的基础都是耶稣基督,如果神的儿女没有把一切建立在耶稣上,最终都会垮掉。

 

在基础之上,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也很重要。当然不会真有人用金、银、宝石作建材,它们只能作装饰,也经不起火烧。保罗的意思是,要用最好的、最耐用的建材来建造基督徒和教会。教会建造的建材是什么?和基础一样,也是耶稣基督。这样的教会,最终会得胜,结好果子,火的考验不会把它烧掉,反而炼得更精、更美、更好。

 

初代教会里有两大派,一派是外邦基督徒,比较以耶稣为基础、为建材,在艰难的考验下,他们站住了。另一派是犹太基督徒,不大以耶稣为基础、为建材,而是人文、道德、律法色彩较重,最后垮掉了。教会历史上,做了好见证的,必定是以耶稣基督为本、为材、为荣。

 

现代中国教会的文献和数据不足,还有很多缺环。笼统地讲,1949年以后,所有自由派通通变节(有的本来就是世界的同路人),而那些有名的基要派领袖,包括王明道、贾玉铭、杨绍唐、陈崇桂等等,表现得其实并不更好(王明道后来站起来了)。在那个年代,哪个教派最能经受火的考验?是聚会处吗?聚会处几乎在每个方面——如爱主、顺服、祷告、奉献、对圣经的熟悉、肢体的关怀、传福音等等——都比一般教会出色,但恐怕他们仍然没有真正以耶稣为基础,为建材,而是以倪柝声弟兄为基础和建材,所以倪柝声一垮,聚会处的弟兄姊妹就跌倒了。其它一些名人的跌倒,和他们的生命建造的基础与建材中掺杂有民族主义的东西相关。信仰只能建造在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上,别无选择。

 

当时很多渺小的基督徒反而站住了。可能因为渺小使他们谦卑,基督反而更能成为他们的一切,就没犯哥林多、老底嘉教会的错误。

 

上面提到的建造,是知识为主的,要传扬、知道、讲论、教导耶稣基督并他钉十架(林前1:23, 2:2、6、12、13),就是要有正确的系统神学,包括神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等。基督徒有了金银宝石般的知识,还要有金银宝石般的行为。保罗说:“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马太福音那里,耶稣说: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4-27)

 

一说到“根基”、“磐石”,我们当然马上想到耶稣基督,所以“要看好的属灵书,上好的主日学,参加好的聚会,不要那么肤浅”,这也都对,但不是耶稣在这里的意思。耶稣说“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不是在讲那磐石是自己或者(像天主教说的)是使徒彼得。一个盖得稳固的建筑,乃是“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听了之后要“去行”,这样的“行”,才是好的“行”。

 

我要检讨自己的一个大错误。以往,我有一个看起来非常正确的想法:教会不能世俗、庸俗化,不能下里巴人,要阳春白雪。学神学要以圣经为本,学习最好的神学,读书就读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清教徒、爱德华滋的东西,人生有限,不要去看二流以下的作品,不要像那些庸俗的人去赶时髦。但知识又是叫人自高自大,所以不能只看神学书,不能只是坐而言,还要起而行,效法教会历史上最伟大、灵命最高深的人:社会服务要如乔治·慕勒[1],政治参与如威伯福斯[2],宣教如莫拉维亚兄弟会[3],祷告如大德兰[4],爱人如方济各[5],圣洁如伯纳尔[6],顺服如依纳爵[7],谦卑如小德兰[8],勇敢如圣凯瑟琳[9],忍耐如圣十字约翰[10],敬虔如圣文德[11],讲道如怀特腓[12],牧养如清教徒。总之,一切是金银宝石,绝不用草木禾秸。近代的布道会不行,因为把神的荣耀和权柄打了折扣;宣教士不行,心志不坚,不如戴德生;祷告会不行,不火热;查经不行,不是不够严谨,没按“文法-历史”原则解经,就是太学术化,没有生命;教会办太多园游会、跳蚤市场、聚餐、郊游,这都不行,是走巴兰的道路。更不要提教会的政治运作、基督徒的虚伪,等等。所有这些,让我们对教会看法极为负面,让我们极为失望,觉得这都是草木禾秸,一烧就没有了。

 

如今看来,如此理解金银宝石,只会使人越来越有属灵的洁癖,属灵的孤僻,不待雨淋,水冲,风吹,不待大灰狼撞上三只小猪中头两只的草木屋,房子就消失了,因为根本没房子,从来没建起来,还没有倒塌的资格。

 

这么多年来,我发现我自己所有的建筑物似乎都垮掉了。我读经、祷告,都是在真实地寻求神,虽然也有骄傲、自大的成分,但也确实有想要圣洁,讨主喜悦的心;我看那么多神学书,那么追求,那么希望有深度、广度,却常常在火的试炼,在雨淋、水冲、风吹的情形下垮得很厉害。为什么,因为没有听见就去行。

 

几十年来,有许多华人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信主,教会非常看好、看重他们,他们也满有任重道远、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更有金银宝石的恩赐,受过金银宝石的神学训练,想用金银宝石来建造教会。可是残酷的现实教会,叫这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主义者,有“骓不逝兮可奈何”的哀叹(教会推不动啊!),以至于很快就“银链折断,金罐破裂”(传12:6),不少人从此淡出教会,“肉身成道”——肉身不入教会,笔写“教会当前使命”、“如何建造教会”之类的文章,用在自家书桌上的笔耕代替了固定的、有形的教会生活。他们所走的路与他们所讲的“道成肉身”刚好相反。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们在听见、明白、传扬、宣讲、教导耶稣的话的事上非常丰富,而在如何去行,如何活出来这件事上,他们却乏善可陈。

 

所谓用金银宝石,就是用神的话,用好的神学作建造教会的基础和建材,这不容置喙,但要记得,教会历史上,践踏、忽视、少用金银宝石是常态。

 

我们说,一个建筑物最重要的是基础。而很多人在信耶稣的时候,他对耶稣的认识有多少,其实大可怀疑。虽然我们都会讲“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而复活……”,但很多人是喜欢教会的气氛,或者被自己的小孩、婆婆、媳妇、爸爸、妈妈、女儿信主后的改变所感动,就愿意来信,也有为了追女朋友,或应老婆、父亲大人的要求的。比较理想的状况是信了主之后,慢慢在培灵会、读经祷告、教会生活中,发现这位耶稣真是很棒,慢慢地灵性开始越来越好。但还有很多人一直信,到死的时候,耶稣有多少是他们生命与信仰的根基,或者一个教会能凡事想到耶稣基督是个根基,在现实里恐怕都是个问题。

 

我们说,在基础之上,建材也很重要。而比较多的状况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经过一些很大的考验,比如事业失败,婚姻破裂,小孩身体不好等等,之后,我可能还是信耶稣,但却是勉强得救,我还是信,但信得非常冷淡,慢慢退缩了。这样的现象在每个教会都可以看到。各人的状况不同,但大概很多人都活在一种不冷不热的状况中:说死,也没有死,活,也活得不大好;说结果子,也没结什么果子,说枯萎了,砍下来,还又有一点绿叶子。我看大概多数基督徒是这个样子。

 

主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在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的教会和信徒都是不冷不热、名活实死的(启3:1),“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何6:4)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去行,就打退堂鼓。

 

很多神仆会倦勤,甚至求死,因为看见神的标准太高,而人的水平太低。保罗工作的对象如何?加拉太、哥林多、歌罗西、以弗所等教会,多是草木禾秸,多是叫他哀痛欲绝的。金银宝石者,不只是神仆的恩赐,不只是教会传扬的内容,还包括“就去行”、“仍去行”、“恒去行”的心志,以及“向着标竿直跑”的行动。很多所谓渺小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庸俗、平凡、糊涂,却比那些阳春白雪的人物更多“就去行”,更加持续了教会的生命。我们当然应该期盼教会的复兴,期盼基督徒时时火热,但复兴与火热的状况不是教会的常态。教会的常态就是“平庸的”讲道、崇拜、主日学、团契、小组等。要等祭司或圣殿圣洁了才献祭,恐永无献祭之日,要等宣教士都有保罗般的水平才差派出去,差派和宣教必定要停止。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先生是一位有品味的绅士,班纳特太太则极其庸俗,但这个家的一切实际运行,恐怕都靠班太太。宁为玉碎、勿为瓦全,恐怕会连瓦器的功能都没有了。因为没有复兴就不干了,这是违反圣经和所有属灵伟人作法的。

 

“听见主的话就去行”,包括去跟最庸俗的人在一起,同时仍然能够有最高的标准。当我们对神的认识越丰富、越深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越俯就卑微的人?当我们越属灵,越懂圣经,越会祷告,越会讲道,越看到属灵前辈的伟大时,我们能不能不降低标准,但却能越爱别人?我们亲近人,不能降低标准,不能世俗化,只知道做讨人喜欢的事情,但我们越靠近主,就越要道成肉身,俯就卑微。

 

下面提几处经文为例:

 

出埃及记21:2,神在讲完十诫这么高超、伟大的经文以后,接下讲的看起来是好庸俗的事情:“你若买希伯来人作奴仆……”,什么?在神的家里还有作奴隶的事情?在罪恶的世界里,基督徒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后面,出埃及记21: 20又讲到:“人若用棍子打奴仆或婢女……”,什么?属灵的人哪里有打别人的?哪里还可以打自己家里的佣人?如果我们再看下去就会发现,在出埃及记里,十诫虽然是最重要的,神谈到十诫其实只用了一点篇幅,其它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讲神儿女生活上的庸俗事务。

 

利未记的主题是圣洁,内容给我们的印象却似乎是无聊,其实,那些食、衣、住、行、育、乐的规定一点都不庸俗,相反,读经、祷告、禁食、灵修、宣教、擘饼、敬拜、赞美,还有神学研究,到可以非常地属世、属肉体、属血气,圣经上责备这些“属灵活动”的经文太多了。耶稣没有命令我们不顾吃喝,而是不为吃喝忧虑,主祷文甚至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呢!神的国不在乎吃喝(罗14:17),那是强调我们要在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中生活,我们应该用吃喝记念主呢(林前11:20-34)!神顾念人生活中的每件事,每件事都是神的事。教会若要以耶稣为根基、建材和目标,若要建造金银宝石的工程,就要“去行”,凭着信,靠着恩,在主里,行在“庸俗”的生活中。

 

教会软弱,这是历史的常态,牧者、长执、同工、会友皆如此。我们可不可以因此换教会?可以的,有的时候,如果实在太艰难,或实在留不下去,也只有换(天主教说任何时候不可以,包括教会极腐化时,天主教的对错此地不论),但这跟婚姻、工作一样,如果换了,就有可能换到一个情形,就是天下之大,却无教会可去,无婚可结,无工可作,无人可处,最后发现,自己跟自己也没有办法独处,因为自己也不是金银宝石。

 

金银宝石只能更纯,而不是更草木禾秸化,怎样让这些草木禾秸在那些艰难的状况下能脱胎换骨,变成金银宝石?继续在悟性上使信仰更纯正,继续知行合一,继续求赦免更新,起码不要继续孤僻、洁癖化。

 

最美好的生命,神给的生命,是在罪恶的世界,在软弱的教会,在我们这取死的身体里活出来的,因为我们在基督里。

 

 

 

[1] 乔治·慕勒(George Müller,1805-1898),19世纪英国弟兄会领袖,在布里斯托开办孤儿院,一生照顾的孤儿总数超过10万人。——编者注

[2] 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 1833),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1780-1825),英格兰废奴运动领袖,在英国国会通过《废除奴隶制度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的三天后辞世。——编者注

[3] 莫拉维亚兄弟会正式名称为“弟兄合一会”(Unitas Fratrum),他们不仅最先开展24小时守望祷告,也是最早认真遵行主的“大使命”的群体,在非洲、亚洲、格陵兰、拉布兰及美洲印第安人中开展宣教。——编者注

[4] 大德兰(Teresa of Jesus,1515-1582),西班牙圣衣会(加尔默罗修会)修女。——编者注

[5] 圣方济各(Francesco,1182-1226),又称圣法兰西斯,方济会(小兄弟会)的创办者。很多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和他对动物的爱有关。——编者注

[6] 伯纳尔(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法国明谷(Clairvaux)修道院创办人,其属灵生活影响了全欧洲的修会和修道院,被马丁·路德誉为“世上最圣洁的修道士”。——编者注

[7] 圣依纳爵·罗耀拉(Ignacio de Loyola,1491 – 1556)又称伊格那丢,耶稣会创始人,在天主教内进行改革,对抗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著有《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一书。——编者注

[8] 小德兰(Teresa of Lisieux,1873-1897),圣衣会修女,在世仅24年,以“神婴小道”的灵修路线著称,核心是谦卑与信靠的小孩子样式。——编者注

[9] 圣凯瑟琳(Catherine of Siena,1347-1380,)意大利多明我会(道明会)修女,与大德兰、小德兰并列天主教三位女圣师。——编者注

[10] 圣十字约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圣衣会修士,以“心灵黑夜”的神秘灵修著称。——编者注

[11] 圣文德(Bonaventure,1221-1274),方济会修士及第七任总仆,曾大力改革方济会。——编者注

[12] 怀特腓(George Whitefield,1714- 1770),大觉醒运动代表人物,卫理宗共同创始人。在大众传播工具尚未发明的年代,曾有百万人听过他讲道。——编者注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