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32)

期刊

基督徒理所当然的家庭敬拜

文/庆君   本文所谓家庭敬拜,是指由重生得救的家长(丈夫/父亲)带领,家庭成员参加于固定地点和时间中举行的非主日崇拜。 (上)   基督徒的家庭敬拜基于圣经,承自传统,益于现实。   一 称义的上帝通过“约”与作为被造物、尤其是犯罪堕落后的人进入位格性的相交关系:自永恒之始(救赎之约)、于创造之时(工作之约),在护理之内(保全之约)和救赎当中(恩典之约)[1]。圣约(希伯来文berith,希腊文diathekei)是“誓约和协定”(oaths and bonds),牵涉到双方的承诺(尽管并非平等),是“主权施行的血的协定”。它不仅是法律的条款,更是家庭式的爱的关系[2]。   最早,上帝与家庭之长立约。虽然立约现场中的代表是亚当(创1:28,2:16),挪亚( …

阅读更多 »

我们在孝敬父母中所蒙的恩典

口述/越寒  德馨   编者按: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极为讲究孝道,甚至强调到了一个极端;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家庭因各样的罪支离破碎的今天,孝敬父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许多老人被抛弃,被虐待,也有很多老人完全绝望以至于自杀。各种景象惨不忍睹。对于基督徒而言,虽然圣经中从未忽视儿女对父母要负的责任,甚至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3),但在实际生活中,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个世代中,基督徒当如何本于神的真道孝敬父母?而当我们“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之后又如何作为一个家庭同心合意地来孝敬父母?本刊编辑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越寒老弟兄和他的妻子德馨姐妹。越寒老弟兄的父母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先后罹患老年性痴呆,他们夫妇一直照顾老人直到老人百 …

阅读更多 »

鹣鲽情深[注1]

文/张宗培   彼得前书3:1-7这段讲夫妻关系的经文其实是圣经里面最被误用和误解的经文之一。为什么?因为我们常常把它从上下文中抽离出来,直接应用到夫妻关系中。有一位知名的神学家说:若把一段文本抽离上下文断章取义,则你用来证明什么都可以。我们常常不知不觉中误用了圣经。   这段经文的“上文”是从第一章开始,彼得在1:18-21节讲: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他在这里劝勉信徒不要误用自由:因为基督对我们的爱,他舍身流血把我们从罪的 …

阅读更多 »

转离“自爱”,转向基督——读《爱与罪—基督徒的婚恋观》有感[注1]

文/循真   被造的世界倘若没有“爱”的存在,那将会是怎样的死寂?然而“神就是爱”(约一4:16b)。在他爱的创造中,他赋予了人爱的情感和需要,并且人被造在与神爱的关系里。但是当人在这情感的拥有和使用上与创造我们的主失去关系时,这种“爱”的情感和需要只能成为罪的根源。   在圣经中,耶稣向人重申神对爱的命令:“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这个命令显明了人当“爱神、爱人”,并且在这爱的关系中神是第一位的。因此人爱的情感应当首先是向这位独一的神发出:尊崇他、爱他、顺服他、以他为喜乐和满足;同时,在对神的爱中人也被要求有对他人的爱——爱人如己[2]。 & …

阅读更多 »

一个年轻传道人如何在婚姻家庭当中顺服神[注1]

文/邵长玉   第一点体会:在选择配偶、爱配偶上要顺服神   服事这些年来我体会到,我们年轻的传道人为什么不能真正地牧会呢?关键的问题就是不顺服神,体贴肉体。我们的肉体真的太大,这尤其体现在我们的婚姻家庭中,首先一点,就是选择配偶时的标准和要求。   我觉得我们年轻弟兄们的通病,就是看外貌,只有很少的人例外。我自己也是属于看外貌的。对我来说,在择偶上别的都容易交托给主,这点却不愿交托。我愿意找一个我觉得好的,不是主觉得好的。所以,我挣扎得厉害。我为婚姻祷告了13年,我不觉得这是我的功劳,而是神要破碎我的那个“不愿意”。   有一次,我写下对未来妻子的十条要求,比如很会弹琴、城市户口、高矮适中等等,最要紧的是让我看着很舒服,不是很难受。后来,主似乎怜悯了 …

阅读更多 »

跟清教徒学习如何养儿育女

文/周毕克(Joel Beeke)     译/亚比该      校/小约翰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他们。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孩子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西3:18-21   几年前,在为自己的书《为神的荣耀而活》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对清教徒在家中的生活模式作了集中研究。 我越研究这个课题,越对清教徒的属灵洞见感到震惊。他们发展出的基督徒家庭观,不仅从圣约角度,也从坚信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应荣耀神的角度,都是我们今天仍然秉持的。简单地说,清教徒在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教导极为杰出。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要毫不批判地接受清教徒在育儿或其他方面 …

阅读更多 »

为神国育英才——就基督教在家教育采访布伦达•斯科福姊妹

文/亚比该   编者按:在国内教育危机的大环境下,“在家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的一条出路。而对于身边没有成熟基督教学校的基督徒家庭,“在家教育”更被赋予了敬虔教养孩子的意义。亚比该姐妹作为一位在家教育的全职妈妈,深知“在家教育”对父母和孩子具有怎样的挑战,因此,她访谈了一些对在家教育有丰富经验的美国家庭,希望他们作为“过来人”的体会和感受,不仅能帮助到“在家教育”的家庭,也能够令其他基督徒家庭的家庭教育有所借鉴。本文中的受访者布伦达•斯科福姊妹家住美国宾州比弗市,是一位全职妈妈,在家中教育自己的六个孩子,同时是美国在家经典教育的区域负责人之一。   亚比该(以下简称亚):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家庭好吗? 布伦达(以下简称布):非常乐意。我和丈夫保罗共育有六个儿女,他们从大到小分别是十 …

阅读更多 »

你的孩子是基督徒吗?[注1]

文/布莱恩·可劳福特(Brian Croft)      译/甘霖   我的孩子是基督徒吗?身为父母,我们经常对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感到非常纠结,我发现通常有两种极端情况,是我们需要避免的。第一种极端,是在许多教会里因为缺乏分辨力,这个问题变得更糟。这些教会习以为常向四五岁的孩子发出上台决志祷告的邀请,要他们如果认为自己爱耶稣就举手,然后把他们当成是归正跟从基督的人,给他们施洗。   第二种极端情况,通常是对第一种轻率做法的反应。这种极端情况拦阻父母,也拦阻牧师,在孩子成年,从他们父母权柄和看顾下独立出来之前,就绝不愿意去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归正。尽管父母和牧师的犹豫多少都情有可原,但我相信为了分辨是否存在清楚的合乎圣经的证据,证明一个小孩子、青少年,或年轻的成人,是否在基督里已 …

阅读更多 »

需要整个教会来养育一个孩子[注1]

文/马克•贝茨(Mark Bates)       译/王培洁       校/李亮   上大学的孩子们刚刚放假回家,扔下要换洗的衣服,立刻就跑出去找朋友,根本不愿意在家里待着。父母们为此哀叹难过,我听到诸如此类的抱怨,就想:“我的小女儿们可千万别这样。”   女儿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后,她扔下换洗衣服,立刻跑出去看朋友。然而,我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很感恩。女儿去看的“朋友”是一位长老的妻子。女儿想要去见这位敬虔的女子,对教会来说就是一个见证。   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人觉得心力交瘁,也不是让父母独立勉强支撑,令人感恩的是,教会里的基督徒更是无需如此。基督徒的小家庭是教会这个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的组成部分,神的家可以在养育孩子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

阅读更多 »

教会家庭事工的问题与应许[注1]

文/布莱恩•纳尔逊(Brian Nelson)       提摩太•保罗•琼斯(Timothy Paul Jones)      译/王培洁       校/煦   家庭事工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教会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现在却突然间变成了热门话题。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家庭事工”,很可能你的计算机在不到十秒的时间里会跳出来两千五百多万个结果。一个又一个会议都宣称能够给教会提供错失的密钥,帮助教会成功地开展家庭事工。   作为一个牧师和父亲,再次重视家庭事工让我喜忧参半,既倍受鼓舞,又有些不安。喜的是许多基督徒似乎再次回到了圣经的父母观,看到神对父母角色的异象。过去太多年,教会和父母都鼓励雇佣专职人员担当带领孩子作门徒的主要职责[2]。然而连相关研究都持续显明:虽然其他成年人也很重 …

阅读更多 »

一八七七年的中国内地会(四)[注1]

文/亦文   “施比受更为有福” ——使徒行传20:35   在中国教会史上,1877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自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807年抵达广州以来,福临神州已有七十年之久。各大驻华差会深感有必要群策群力,回顾并展望在华的宣教策略。于是,便有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来华宣教士大会。根据美国长老会梳理出来的一份名单(见附录一),当时共有300名宣教士在中国,145人为英籍,140人为美籍,15人为德籍。其中44位当时人不在中国,虽然大部分人只是回国述职,但也有不少可能不会重返禾场。驻华的256人中205人为男性,51人为女性(包括寡妇与未婚姐妹)。当时中国信徒的人数约为一万三千人,男性八千左右,女性五千上下(见附录二)。   这一 …

阅读更多 »

教六岁孩子学教义

文/约翰•派博(John Piper)   我的女儿塔丽萨今年六岁。最近我们夫妻和她一起阅读罗马书。她刚开始学习阅读,于是我逐字指给她读。在5章的开头,她在一个句子中间停下来,问我:“‘称为义’是什么意思?”你会对一个六岁的孩子说什么?你会不会说: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所以你只要信靠耶稣,做个乖乖女?或者你说:这个问题太复杂,甚至大人也不能完全理解,所以等你长大了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抑或会说:这很简单,就是说耶稣为我们死了,因此我们所有的罪都得到赦免?   我们临时编了一个故事,说有两个被控告的嫌犯,一个做了坏事,另一个没做。没做过坏事的那个人,被所有的目击者证明是无罪的,所以法官称他为“义”。也就是说,法官告诉他,他是个守法的人,没有犯罪,可以自由地离开了。另一个犯了罪的, …

阅读更多 »

被福音征用的人 [注1]

文/陆昆   祷告   主,当年你在加利利行走的时候,你在耶路撒冷街道上行走的时候,有很多人欢呼着跟随你。摸你的,病就得了医治;跟随你的,那贫瘠饥渴的灵魂和身体,在无水荒凉的旷野地方竟都得到饱足。但是当你真的要走你作为基督注定了的道路时,连最亲近你的人都离开了你,那时没有人认识你。但你没有弃绝这些弃绝你的人,你找回我们,真的,从那时起,又是成群成群的人跟随你。你已经向我们召唤,跟随你的人就真知道你,所以就愿意跟随你走你的道路:不是这世上的荣耀,不是人前的体面,而是死,是羞耻和失败,是被众人弃绝。主,我们若真认识你,就必甘心,我们若真认识你,就必渴慕。   主,求你在教会兴起一些这样真认识你,也真知道你天上的荣耀的工人,与你同心的人,愿意在你流血的地方流血,愿意为 …

阅读更多 »

身体的事奉[注1]

文/边云波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罗马书12:3-11   今天我们读的经文比较长,只能和弟兄姐妹分享其中的几点。第一点,我们看到保罗在这里教导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 …

阅读更多 »

荣耀的教牧职事[注1]

文/林慈信   很多弟兄姐妹接受一些大会讲员的挑战,奉献自己为“事奉”主。但是又听到事奉可以带职事奉,然后有全时间事奉,等等。到底“事奉”包括哪些范围?   论到事奉,圣经中其实有一个很清楚的事奉“模型”。从主耶稣的吩咐及使徒们的以身作则,可以找出一些原则,帮助我们更清楚了解天国的事奉。   我们很多时候把“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与“教会事工秩序”(order of the church)看为是敌对的。我们常以为,假如每一位基督徒都是神国中的仆人,那么牧师与信徒、牧师与长执、教会与机构、全职与带职……这一切的分别都是不需要的。   其实,圣经从不把这两项真理视为敌对。使徒保罗教导我们,主耶稣藉着圣灵赐下各 …

阅读更多 »

牧师的自我警醒[注1]

文/司布真      译/甘霖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提前4:16a 每一位工匠都明白把自己的工具保持在良好状态的必要性:因为如果“铁是钝的,不把边缘磨得锋利,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如果工匠的斧子失了锋刃,他明白这就要求他付出更大精力去磨它,否则他的工作就会做得很糟糕了。米开朗基罗,这位精致艺术的选民,是如此明白他的工具的重要性,以致他总是亲手制作他自己的画笔,由此他给了我们一个例子,说明了满有恩典的神,总是特别小心为他自己造作所有真正的牧师。确实,主可以像安特卫普水井盖故事里的那位奎丁•马西斯那样,用最糟糕的工具来工作:比如他偶然使用非常愚拙的传道来使人归信;他甚至可以不使用工具就做工,就好像他根本不用传道人,而是藉着他的圣灵,直接使用他的话语来拯救人一样;但我们不可把神绝 …

阅读更多 »

带职事奉一些问题的探讨

文/闻则信   感谢神的恩典!最近几十年来,圣灵在全世界华人当中大大做工,中国教会(包括海外华人教会和中国大陆教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一方面,全球华人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禾场之一,需要大量的工人来参与事奉;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中国教会目前全职工人极为缺乏。在这样的张力之下,如何按照圣经原则发掘、动员和使用教会中的宝贵资源——带职事奉的基督徒,就成了一个极大、极重要的课题。   带职事奉的弟兄姊妹应当如何参与教会的服事?全职工人与带职工人如何互相配搭?如何处理教会事奉与世上工作的关系?考虑到目前中国(尤其是在大都市中)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带职事奉的弟兄姊妹应当如何与神同行、尊基督为自己生命之主、为主而活、以福音为生命的中心?如何在教会事工和日 …

阅读更多 »

危机中活出恩典:面对事奉中的困境

文/林慈信   教会里若有危机,我们应如何回应?我们,或我们所亲爱的弟兄姐妹,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该如何回应?很多时候,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次面对基督教圈子里的不公平,令人失望的事。这对我们的信心、喜乐、事奉的力量,往往都是很大的打击。   在这时刻有安慰吗?有!请看哥林多后书1:3-7: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nb …

阅读更多 »

“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基督徒如何回应冲突[注1]

编写/钟智贤   有一幅富有哲理性的画名为“裂开”(Broken off),一块牢不可破的千吨重石,断裂成为两块互不相连的石头。是什么力量使它分裂呢?原本这块巨石只裂开一条小小罅隙,水渗入,冬天结冰,体积膨胀,使裂缝愈来愈深,愈来愈大,年深月久,这块巨石就分裂为二。确实,在人际关系中,一丝裂缝就可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及伤害。   但我们不要因冲突而惊讶,因为在堕落的世界里这是不能避免的。事实上,圣经并没有教导我们所有的冲突都是坏的,神造我们每一个都是特别的个体,人总是会有不同的意见、信念、欲望、想法以及优先次序,这些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对与错,只是神创造时所赋予的多样化和个人偏好的结果(参林前12:21-31)。若处理恰当,不同的意见可以激发出富建设性的对话,鼓励具有创意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