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期推荐文章 (page 7)

本期推荐文章

祷告:信心的实际[注1] ——马太福音6:5-6释经讲道

[陆昆] 基督徒相信上帝的临在、垂听和应允不是出于宗教本身有的普遍性的情况,而是带着明确的有根据的信心,这信心来自对上帝的一个特定的作为的知道——我知道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事是真的,我知道这件事的意义,而且上帝的灵也在我里面印证这是真的,并且向我显明这件事的意义。祷告是信心的实际。但若没有福音里的信心,祷告就沦为没有信心的表演。

阅读更多 »

当我们在祷告中——三位传道人讲述自己的祷告旅程

[本刊编辑部] 如何以福音为根基,建立信徒个人和教会的祷告生活?本刊编辑采访了杂志的三位作者,以同心、同工、同行三个角度分别切入他们的祷告生活,展现其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考。愿这三位牧者真挚的分享能激励我们在福音中、在圣灵里、在教会中恒切祷告。

阅读更多 »

祷告的规则[注1]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对真正的祷告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罪和悔改。祷告把你带入上帝的同在,而你的罪在那里就暴露了,这就驱使我们更强烈地寻求上帝,求赦免和帮助。加尔文写道,“当我们心里充满真实的谦卑而虚己时,我们应当被激励祷告,因确信神必定应允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代表着,在祷告中来到上帝面前时,有意识地信靠耶稣所给我们的救恩和接纳,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信用或记录。

阅读更多 »

使用方块图解形成初步经文大纲的方法 ——对《21世纪基督教释经学》[注1]段落图解的应用

[陈研] 格兰·奥斯邦(Grant R. Osborne)的《21世纪基督教释经学》中,为我们介绍了另一种经文大纲的归纳技巧,即“方块图解”。这个方法和原文图解一样依据于文法,因此也具有客观、稳定、一致的特征。而较之于希腊原文图解,“方块图解”更简单、省时,因而更实用。笔者深信,当我们依据文法更加有效地得出经文大纲,在查经和讲道的时候就会更有客观性和准确性,以至于神在经文中启示的信息能够有效彰显出来,生发出改变生命的大能。

阅读更多 »

培养教会有机的门训文化[注1]

[始明] 对于门训,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搜集资源,而是思考什么是门训。门训的关键就在于基督徒和基督徒花时间促进彼此的成圣。架构性的门训关系,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笔者更想要主张的是一个有机的门训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个群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把它执行出来,那么“门训文化”就是教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将“有门训关系”作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把它执行出来。

阅读更多 »

拒做滚石!

[小理查德•伽芬(Richard B. Gaffin, Jr.)]教会是什么?教会的目的是什么?我属于教会意味着什么?每一代基督徒都需要预备好给出有见地的答案。新约中有一段关于教会的关键经文,即彼得前书2:4-5。我们反思这段经文的教导,可以用一种反差对比的方式,即注意并强调教会“不是”什么。信徒并不是滚石;他们是被稳固建造在基督之上的石头,坚立在磐石之上——这磐石就是祂的义。我们已经与耶稣基督联合,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祂分离;然后,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和我们与其他信徒的关系密不可分。要被建造在基督之上,就必须与其他信徒一起同被建造。

阅读更多 »

教会的治理

[伯克富(Louis Berkhof)]改革宗教会并不认为,他们的教会治理体制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由神的话决定的,但是他们确实断言,其一切的基本原则都直接源自圣经。他们并未宣称,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具有神圣权柄(jus divinum),而是宣称这个体制大体上的基本原则具有神圣权柄,并且非常乐意承认,这个体制的许多细节都是根据权宜之计和人类的智慧决定的。从这点可以推论说,尽管教会的总体结构必须严格地维护,但是基于慎重的缘故,其中的一些细节可以透过适当的教会程序来改变,是基于慎重的缘故,例如教会的总体利益处。

阅读更多 »

当冬天近了,麦子正向下扎根

[本刊编辑部]对比于大公传统,中国大陆家庭教会在两方面迫切需要加强:一是规范的释经讲道,二是基于圣经的教会论。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弟兄姐妹能够持守信心、维持小组聚会就已经非常难得。这导致了见证式讲道,以及不关注教会论。如今的形势与处境下,家庭教会是否会再次回到以前的光景而需要重新建造?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一同就当前的形势以及我们应当有的回应,基于教会论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讨论。

阅读更多 »

在东方,探求教会与国家的边界

[江登兴]今天的中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教会与国家的边界问题。我们在当代的持守和实践,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恩典之约中的教会如何存在于挪亚之约下的今世?按照末世论视角下的两国论,我特别愿意如此解释新约中“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的论述:基督的身体已经复活升天,但祂的身体曾经在这个世界被钉十字架上,被咒诅,被弃绝,如今升天的基督赐下圣灵,因此教会内在的有属天的地位和身份,但是教会仍然在地,教会通过外在地联合于基督在今世时的卑微,内在地联合于基督的复活和升高。

阅读更多 »

沉默的救主——诗篇13、14篇释经讲道

[徐震宇]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向我们揭示了神恩典的奥秘,就是祂乃是主动地沉默,如此行正是为了搭救罪人。于是,这位在法庭上沉默、在十字架上被遗弃的圣子,就显明了祂自己是义人信心的枢纽,是那灵魂的锚,是直通入幔子内的唯一道路。只要人信靠祂,就必蒙拯救!因着这伟大的救恩,人的心中就迸发出巨大的喜乐来——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阅读更多 »

独特之主的独特门徒:马可福音中的门徒训练

[迈克尔·J·威尔金斯(Michael J. Wilkins)] 马可对比了关于耶稣福音信息的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体贴上帝的意思”和“体贴人的意思”。马可描绘了一幅门徒的画像,来强调理解耶稣的信息和事工的困难,这可能是福音书中最模棱两可的画像。一方面,门徒得到正面的描绘。他们是由耶稣专门挑选和委任的,目的是聆听神国的奥秘,并宣传祂的事工。另一方面,门徒们被涂上了不光彩的色彩。门徒虽然蒙上帝光照,也被耶稣赋予能力,却显出自己的不明白。门徒并不真正理解耶稣的事工或教导的实质,这实质关乎透过作奴仆走十字架的道路。在耶稣驳斥了彼得试图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弥赛亚使命上之后,祂揭示了门训的核心原则之一:门徒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

阅读更多 »

圣经伦理动力

[约翰·慕理(John Murray)] 训练门徒,在教义神学领域,这属于成圣的范畴。成圣必须毫不妥协的建立在称义的根基之上,没有对称义的正确理解和经历,基督徒的成圣必然会走向律法主义。然而,说称义是成圣的动力,则有很大的问题。本文明确指出了成圣的根本动力,并非是称义的事实,而是信徒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事实,是信徒与基督的联合。

阅读更多 »

门训与栽培

[蒂姆·切斯特(Tim Chester) 史蒂夫·廷米斯(Steve Timmis)] 耶稣开始事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宣告神的国马上就要降临。祂的第二个行动,就是呼召人跟从祂。第一个行动与一个全新秩序的到来有关,而不是对现有秩序进行修修补补。第二个行动证明了这新秩序的实在。福音话语(gospel word)和福音共同体(gospel community)都是传福音过程的核心内容。门训也是如此。福音话语和福音共同体,是向罪人传福音的途径,也是耶稣对罪人进行门训的途径。

阅读更多 »

整体的研读:一卷书的图解

[格兰·奥斯邦(Grant R. Osborne)] 除非从整体来看,否则各部分就没有意义。惟有先顾及整体,然后才能针对其中各部分、按着中心信息来研究。实际而言,释经的过程可以简述如下:第一,将整本书作成图表,初步分析它的思路流向;接下来,专注于每一部分,察究论证的细节;最后,再重新调整全卷的思路发展,使其与各部分息息相关。

阅读更多 »

圣经神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神学科目——普林斯顿神学院圣经神学教席就职演说

[魏司坚(Geerhardus Vos)] 圣经神学的特性在于:它是从上帝本身的启示活动的角度,来讨论启示的形式和内容。换言之,它是在一个主动的意义上来处理启示。它把启示视为上帝的活动,并且试图(在人的能力所及的范围里,并且不排除我们有限观察的条件下)去理解、追踪、描述这个活动。在圣经神学中,启示的形式和内容都被视为是上帝工作的成分和产物。而在系统神学中,虽然也有同样的启示内容,却不是从上帝工作的许多阶段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而是将这些内容视为给人类工作的素材,他们要按照逻辑原则来加以分类和系统化。圣经神学在组织并安排这些内容时,只会使用在启示本身的神圣工作中所赐下的方法,而不会用其他方法。

阅读更多 »

从属灵争战看逼迫——彼得前书5章8节中的 “仇敌”

  文/克里斯托弗·拜尔利(Christopher Byrley)   译/甘林    校/米利暗   前言   在彼得前书的105节经文当中,早期教父引用最多的就是彼得前书5:8:“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看起来是在面对属灵争战时最直截了当的鼓励,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教会历史上有如此多基督徒,每当面对试探或意识到正遭遇魔鬼压制时,会去看这劝勉和它的上下文。但这节经文位于书信的结尾,读者会期望这劝勉与作者的首要目的相吻合。警告提防那鬼魔的首领,留心它“吞吃”基督徒的企图,似乎与这封以鼓励和劝勉落在受苦逼迫当中的信徒为首要关注的书信并不协调。确实,这节经文是整封书信第一处,也是唯一一处提到魔鬼的地方。 &nb …

阅读更多 »

靠着良人从旷野上来——就基督徒如何认识和回应逼迫访谈越寒老弟兄

[ 本刊编辑部 ] 弟兄姐妹啊,爱神与自爱,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若不明白一件事是从神而来,就不会按神的意思去做,也就是与主为敌。自我从来就是与基督为敌的。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像主耶稣一样顺服的?顺服本身是内在的信,是在爱主的信心里所生发出的倚靠。今天回忆我自己一生的道路,为什么会越来越多顺服神,是因为神的爱对我越来越大的吸引,是因为信心里面与基督更深的合一,从而生发对他赐给我逼迫的认识与顺服。当你愿意为他舍弃一切时,你就被他熬炼成了。基督之爱的内在吸引,外在的逼迫压力,再加上自己在信心里的顺服,才能产生一个喜乐的结果。

阅读更多 »

帮助孩子面对苦难短文三篇

[ Truth 78网站 ] 孩子通常不首先是通过我们说了什么来学习;他们学习如何面对苦难的首要途径,如何思考、感受和谈论苦难,是透过观察我们。当我们在经历患难时,如果他们看到了愤怒,他们很可能就会这样理解:“苦难是不对的,肯定是什么人错待了我们;是上帝亏待了我们。”另外,他们还会学到一种世界观,即“我不需要经历这个世界的破碎,即使这破碎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我配得更好的”。

阅读更多 »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 陆昆 ] 这段经文里,为义受逼迫、因基督受逼迫、先知们受逼迫,被联系在一起看成一回事。“为义受逼迫”,不是一般的为道德意义上的善受到恶势力的攻击,而是特指为基督的缘故,为福音的缘故,如经文中基督所说“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这是基督的真理和一般的宗教的冲突,是十字架的道理和十字架道理以外的其他好像也有道理的道理的冲突。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并且立先知为约的监护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但实际上,先知虽然这样召唤,以色列人不仅不转回,反而以恶意对待先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耶稣在这里说你们因我受辱骂、逼迫、毁谤,是和先知一样。

阅读更多 »

改革宗神学中的盟约教义

[ 魏司坚(Geerhardus Vos) ] 该如何解释盟约观念从一开始就在改革宗神学中占有如此显著位置呢?在改革宗神学的起点上,一定有什么东西使它感觉到自己被盟约观念所吸引。改革宗神学抓住了圣经最深邃的根基性理念,因而它可以从这个核心点出发,更整全地处理经文,并使其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各得其所。这个根基性理念,这把打开圣经丰富宝藏的钥匙,就是神在一切受造物中无与伦比的荣耀。神并非因为人而存在,而是人因为神而存在,这是铭刻在改革宗神学殿堂入口处的原则。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