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7)

期刊

福音派将三一论变成达到目的的手段,是时候改变了——两千年来的三位一体教义,到如今是怎么迷失的?

[ 文/马修·巴雷特(Matthew Barrett)] 过去一百年来对于三一论的现代理解,与正统的、合乎圣经的三位一体教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莫特曼批评历史上作为正统标准的尼西亚信经,发展了一种三位一体的社会性教义:三位一体是一个共同体,或者一个社会,是各个神圣位格的协作,其中每一位格都有自己的意识和意志中心。因为每个位格在这个社会里都是平等的,因此平等权就被分配下来,等级就消灭了。如此,莫特曼有了解决困扰社会的罪恶问题的答案。当今许多福音派的神学家也冒着三神论的风险接受了一种社会三一论。有人认为三一论思想复兴了。然而,他们所复苏的三一论既不合乎正统,也不合乎圣经,而且还篡改了三一论来迎合我们的社会议程。

阅读更多 »

宣道会甘藏边区简史(上)

[ 文/little Paul ] 因致力于将福音传至未得之地,宣道会在激烈排外反教、民众笃信佛教、地势险峻、盗匪出没的“宣教艰困地区”,建立起一连串的宣教站。1895年宣道会差遣第一批宣教士在甘藏边界布道,七十余位宣教士先后前来,用整整两代人的时间,以损失十一名宣教士、八名宣教士子女的巨大代价,在纵横千余里的广袤地域建立教会。这些教会后来历经“反右”、“文革”等多次政治运动和逼迫,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继续生根建造,直至今日。

阅读更多 »

独自与神晤对时,我们得以坦然无惧地承认自己的罪

[ 文/邦兹(Edward McKendree Bounds)] 我们当怎样战胜那在隐密处的门前常常压迫我们的那种不信?方法就是,我们需要在耶稣基督里彻底了解神的心。我们以我们的罪为一个惧怕神的理由,神以我们的罪为一个令我们进到祂面前的理由。我们想神最多不过是对我们说:“虽然你有罪,你可以来。”但神的意思却不同:因为你有罪,来!因为你十分需要我,所以快来!

阅读更多 »

圣经神学的种类

[ 溥伟恩(Vern S. Poythress)] 1976年,伽芬博士以霍志恒和慕理的著作为主要依据,就“系统神学与圣经神学”发表了一篇纲领性的文章。圣经神学自此有了长足的发展。系统神学通常旨在回应过往时代的系统性思考,及当代文化中出现的问题;圣经神学多旨在对历史的理解——不一定仅限于特殊启示的过程,也包括各单卷在其即时与时代性的背景下如何安排其“神学”。这两门学科的目标是不同的、互补的,目标不同有时会导致主题设置之种类的不同。为了增加方法论与教义的可靠性,两者都需要与对方强力互动。

阅读更多 »

转向信心——传道书11:1-6释经讲道

[ 始明 ] 我们总是根据所知道的来认识事物,总是戴上经验或知识的眼镜审视一切。但我们今天要读的经文却告诉我们:虽然人生中有很多事是我们不知道的,但爱我们的神是全知的,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得以在未知的世界里凭信心敬虔度日。我们不知道,所以要松开自己的手(1-2节);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殷勤地尽本分(3-4、6节);因为不知道,所以要信靠全知者(5节)。试着摘下经验的眼镜吧,转向那位值得信靠的真神和救主。唯有祂才能让你得安息!

阅读更多 »

为什么我每次犯罪以后还需要祈求上帝的赦免?

[ 斯蒂芬·韦勒姆(Stephen Wellum)] “既然耶稣已经为我的罪死了,为什么我每次犯罪以后还需要祈求上帝的赦免?”我认为最好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将上帝通过基督成就在我们身上的,带入到我们与上帝交往的关系中。上帝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祂的子民,这是一种圣约关系。即使我们在得荣耀之前仍然会犯罪,我们与上帝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关系。因此,我们求主赦免并不是要再次称义,而是应用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阅读更多 »

炎热和苦难

[ 阿尔弗雷德·鄱锐尔(Alfred Poirier)]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个大而可怕的旷野,各种遭遇、压力如同旷野的炎热。我们就像沙漠里的植物,扎根在世界的土壤就会长成荆棘;与基督连结而在活水旁扎根时,就会叶子青翠,结满果实。圣经辅导的 “三棵树(荆棘、十架、溪旁好树)”模型,描述的是生命改变的模式,有五大基本要素:炎热—荆棘—心—十字架—果实。本文聚焦于“炎热”,探究环境的压力到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苦难中的人如何求问神,而神又如何回答呢?

阅读更多 »

我们能否一生持守信仰到底?

[ 蒋虹嘉 ] 基督徒的人生面临各样的争战,每天都要对付从撒但、内在残余的罪性以及世界来的试探和攻击。我们不禁会问:我们能指望我们的信心有确定的保证而不至于失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圣经给了我们清楚的应许。“圣徒的坚忍”是一个重要的教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但圣经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要犯罪。神在祂拯救的计划中有意警告背道的危险,以便圣徒可以提防虚假的信心,不拖延任何应悔改之事;藉此确保圣徒们蒙保守到底。

阅读更多 »

从教牧视野看圣徒的坚忍

[ 彭强 ]“圣徒的坚忍”深深扎根于圣经的启示。这一真理在历史中蒙主保守,给历代圣徒带来安慰和坚固。但坚忍的真理如何应用于牧养,尤其是如何在当下大陆教会面临逼迫的场景中应用呢?我们过去比较多地把关切放在对教义的争辩上,较少从教牧实践的角度挖掘如何应用这一真理。我会分享12个方面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既有概念也有例证。盼望这些分享激发弟兄姐妹们热爱这一真理,更多地用“圣徒的坚忍”彼此相劝、彼此激励。

阅读更多 »

重燃起初的爱心

[ 托马斯·文森特(Thomas Vincent)] 当今一些人对爱基督的火焰嗤之以鼻;其他大多数挂名基督徒完全不认识这种对基督的爱,不管他们拥有哪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前者认为这爱只是一种幻想,后者只按理论看待这爱。当今在真诚地爱基督的基督徒中,认识何为热切爱基督的人是何等寥寥无几!普遍而言,火灾时人人都会取水灭火,但在对基督的爱普遍衰败的日子,当然需要有人从天上取火,并使用风箱——我指的是教导劝勉——让这近乎熄灭的对基督的爱火重新燃起。

阅读更多 »

希腊抑或希伯来?开放神论与改革宗的神学方法

[ 霍顿(Michael Horton) ] 哈纳克于十九世纪晚期提出:几乎所有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都实际上是“严重希腊化”的结果。二十世纪,人们对“希腊式”神学的指责从改教家转移到了将他们的思想系统化的继承者身上。海因里希·赫普提出:预定论是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的核心论点。但这已被对一手文献——无论是加尔文还是“改革宗经院神学家”——的详尽研究否定了。从一开始,圣约神学就作为改革宗神学的脉络出现了。与巴特过分强调神的超越性不同,即使在本体论层面,改革宗正统神学也是从圣约的角度理解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关系:这不仅意味着相似性(similarity),也意味着差异性(dissimilarity);其结果之一是,提倡自己版本的类比教义。

阅读更多 »

禾场今昔 ——三位宣教领袖的山西印象

[ 亦文 ] 中国有句俗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似乎也适用于对庚子教难及其善后重建的过程。劫后重生的老同工们在短短一两年内返回百废待兴的山西省,青黄不接之际,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招募到愿意前来教难重灾区的宣教新兵。“老山西们”不断把三晋之地的属灵需要陈列在《亿万华民》的读者面前。本篇编译稿是“庚子教难”系列的最后一篇,旨在透过不同人的眼睛,以较宏观的视角观察“后庚子时期的山西”。抚今追昔,数算主恩。

阅读更多 »

争战,直到主必临的那日

[ 文/钟马田 ]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雅4:1)只要有欲望存在,就会有战争。如果一个人觊觎他人的妻子,贪恋他人的财产,战争怎么可能结束?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呢?作为基督徒,我从不对任何人、任何会议、联盟、组织抱任何期望。任何事都不会让我感到惊奇。但我知道的是:争战将会继续,直到主所命定的那日来到,也就是主的日子。

阅读更多 »

卷首语: 跨年夜后是何夕?

教会仍旧在地,肯定会感受得到世人过平顺日子的指望;教会已然属主属天,却又等候主来迎娶;作为终末性的社群,仍旧行在旷野,将来可能面临更加不易的情形。既然“末世感、传福音、被管控”是不会被翻过的一页,教会的“乡愁”,便不是2019,而是末世永恒;教会的形态与牧养举措,便不会是重返疫情前,而是继续探索前行。为着教会的当下与未来之需,《教会》杂志在2021年策划了四期封面主题,总意是:旷野中教会的内在建造。

阅读更多 »

蒙神赐福的讲道

[ 史蒂芬·劳森(Steven Lawson)] 不得不说,当今有许多讲道,并不是蒙神赐福的讲道。什么样的讲道能得到神的认可?蒙神赐福的讲道宣扬基督的卓越。蒙神赐福的讲道倚靠圣灵的能力。蒙神赐福的讲道扎根圣父的预定。解经讲道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但愿你能学到别具一格的讲道艺术,但绝对不要改动讲道的科学——那些固定不变的解经讲道原理。它要求我们宣扬(καταγγελω)以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为中心的神的奥秘。愿神以天风吹动你的船帆。愿祂鞭策你,推动你效法这种讲道。

阅读更多 »

“这些基督徒是谁?” ——彼得前书2:4-10释经讲道

[张翰中(Geoff Chang)] 早期基督徒的生活并不容易。到主后60年左右,基督教已经发展到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并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大家都很疑惑:“这些基督徒是谁?”他们正处于一种艰难的境地:被误解,被诽谤,被大众舆论嘲笑,被视为国家公敌,处在“正常”社会的边缘。两千年过去了,全世界基督徒的处境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耳边充斥着这么多声音,基督徒很容易开始心生疑问:“我是谁?成为一个基督徒,到底意味着什么?”比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那么你认为你是谁?

阅读更多 »

研读圣经时最常犯的三大错误

[罗伯特·普拉默(Robert Plummer)] 当出现属灵问题时,人们争相参与讨论,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抬高自己或纠正他人,而不是凭着爱心,试图按照圣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简直就像曾经的法利赛人,参与讨论只是为了抬高自己,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当我们在思考和探究属灵问题时,到底是真的想认识神,更好地跟从祂,还是只为了抬高自己?你我都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好使我们不要成为在信仰上吹毛求疵和假冒为善的人。

阅读更多 »